第三章
三、西安之行
●連戰說:“各位小學長,今天雖然還小,但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各位就要負起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責任。”
●連戰欣然揮筆留言,寫下:“遊秦塚而憫萬民,跨海峽為創雙贏。”
●訪問團成員昝家蒨激動地說:“到大陸以來,我們每天都有回家的感覺。今天更是體會到,我們的根就在這裏呀?”
● 西安之行楊永茂迎接連戰一行
2005年4月30日11時10分,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西安鹹陽機場。這是在西安出生的連戰去台後首度回到西安。
中共陝西省委副書記楊永茂、連戰母校西安後宰門小學師生代表、在陝台資企業代表等前往機場迎接連戰一行。
11時28分,連戰攜夫人走出機艙,歡迎人群一片歡呼,後宰門小學的學生們齊聲喊著“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連戰當年的房東孫紹信的兒子孫鳳池高舉著“連戰鄉黨,我們歡迎你”的條幅。連戰麵帶微笑,不斷地向歡迎人群揮手。
雖然西安天氣灰蒙蒙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連戰返回故土時激動的心情。
連戰在機場發表簡短講話,他說,今天回到闊別將近60年的西安,承蒙大家熱情熱烈的歡迎,實在是非常高興、非常榮幸。他向西安所有市民、長輩問好。
連戰接著說:
我8歲才離開西安,我的童年是在一個戰爭、戰亂的環境裏成長的。但西安的景物、西安的人事,在西安啟蒙的教育,隱隱約約都還常常印在我的腦際。
連戰說:
西安是我們的文化古都,不但是中國的文化古都,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所以它是代表源遠流長的精神。西安的地理環境是在黃土高原,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先民不怕困難,吃苦耐勞,艱苦卓絕,代表了西安的另一種精神。同時西安是絲綢之路的開端,代表文化、民族的融合。
連戰表示,“今天我們海峽兩岸的關係,真正是前所未有的情勢”,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實在是不願意看到兩岸這種情勢持續下去。他說,來到這裏,看到那種源遠流長的、那種融合包容的宏觀精神,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們希望在短暫的訪問期間可以一方麵了解西安和陝西最近以來的發展,一方麵希望有機會和各位父老交換意見,這算是緬懷,是了解,也是學習。希望大家更進一步了解,更相互信任,在善意了解的基礎上,創造一個亮麗美好的未來,也給大家創造一個幸福。
最後,連戰特別感謝他曾經就讀過的西安後宰門小學的師生們前來機場迎接,他高興地說:“各位小學長,大家好!謝謝你們,祝福你們,祝大家萬事如意!”
頓時,現場發出一片歡快的笑聲。
11時30分,連戰一行到達西安市,下榻在喜來登酒店。
喜來登酒店是當時西安唯一的一家五星級酒店,為了迎接連戰的到來,酒店對最貴的套房做了極具陝西特色的布置,增加了唐三彩等裝飾品,以突出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陝西風格。
該酒店最貴的套房每天的價格是人民幣18萬餘元,此前來西安的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泰國公主詩琳通和馬來西亞元首均在該套間入住過。
連戰一行在酒店裏還可以享受到“譚家菜”,即一種綜合廣東菜和北京菜口味的新菜,而餐廳的服務人員均著唐裝,餐具都是唐三彩的。
西安是此次連戰大陸行的第三站,國民黨人士稱之為“懷親之站”。在西安停留的一天多時間裏,連戰將訪問母校、參觀兵馬俑博物館、觀看“夢回大唐”歌舞表演,祭奠祖母。連戰重返西安後宰門小學
2005年4月30日,連戰一行來到西安後宰門小學,這是連戰60年後重返母校。
後宰門小學位於西安後宰門街與北新街交叉處,1935年建校,原來叫北新街小學,1942年到1943年連戰曾在此就讀,用連戰自己的話說,他在這裏接受了啟蒙教育。
聽說連戰要來後宰門小學,從14時開始,就有數千群眾自發地集聚到北新街和後宰門街狹長的交彙處。諸如“連戰,常回家看看”、“連戰,歡迎回家”等極具鄉情的歡迎條幅到處可見。
15時22分,在小校友“少小離家老大回”的稚嫩朗讀聲中,連戰攜夫人踏著紅地毯走進後宰門小學。10多分鍾後,6位一年級的學生朗讀詩歌《陽光·校園·童年》,並對連戰說:“連爺爺,您回來了,您終於回來了;爺爺,您的校友歡迎您,故土留念您。”
連戰頗受感觸,不斷微笑鼓掌。
接著,連戰發表講話。連戰說:
李副主任、袁書記、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我應該稱大家為小學長。
今天回到後宰門小學,因為我記憶裏一共念過4個小學,人生的際遇非常奇怪,因為那個時候是個不安定的時代,所以我1941年上的小學叫作秀小學,現在好像已經不在了,1942、1943年就在這裏,那個時候叫北新街小學,後來我追隨我的父母到重慶去念過南山小學,回到台灣又念日新小學,所以我的小學經驗非常的豐富。
連戰談起他兒時的經曆說:
各位小學長,我是來自這樣的一個家庭:父親,台灣人,台灣當時已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母親,沈陽人,那個時候沈陽是已經淪陷的地區,也是被日本人占領。這樣子的家庭所成長的子弟當然毫無疑問的是充滿著民族的意識,要改都改不過來。
講到這裏也相當地傷感,我的祖母來到陝西之後,沒有幾年就去世了。她安息在清涼寺的旁邊,所以我明天要去祭拜她。60多年來,連家沒有一個人來過,所以身為子孫的人,我們有這個責任。
我們那個時代,當然和今天不一樣,那是一個烽火連天,兵荒馬亂的時代,生離死別,就是那麼一個環境。所以經過戰亂的人,看到年輕人成千上萬的走到前線去,流血甚至於傷亡,我們就會覺得和平的珍貴、和平的可愛。
連戰說,我今天非常地感謝,不但是各位老師、同學,還有在外麵成千上萬的鄉親,西安的市民,這種來自於內心的一種歡迎,是比什麼都寶貴、珍貴的。我來到這裏很坦誠地和各位講,已經完全沒有印象,我相信有印象跟現在也不會相符合的,因為改變實在太大了,60年是一個甲子呀,不要說60年,60年的一半30年已經夠嗆了,所以實在是一個人生特殊的經驗,也是人生一個特殊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