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還說,我可以說,沒有辦法避免童年在這樣一個校園裏,那個時候也是陽光普照,也有嚴酷的冬天、花開的春天,都是一樣的。我們怎樣能夠掌握這個美好的機會,在這麼一個美麗又安靜的校園裏,在校長老師嗬護教育之下,我希望大家能努力地、好好地上學,用功地讀書。
連戰最後說:
各位小學長,今天雖然還小,但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各位就要負起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責任。看到大家身體都很健康、很活潑,非常的開朗,士氣非常的高,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我也在這裏祝福母校,校務蒸蒸日上、校運昌隆,老師們、同學們大家身體健康,同時祝大家學業進步,有光明亮麗的未來。謝謝大家。
連戰的講話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
連戰的演講結束後,他與母校互贈禮物。後宰門小學為連戰準備的禮物是一幅由學生們繪成的7米長的畫卷,畫中有西安的大雁塔、鍾樓、鼓樓,故鄉特色非常濃厚。
連戰則向學校贈送5份厚禮,其中包括他祖父撰寫的《台灣通史》、連戰自己的手寫字幅、台灣藝術家一個名為《宏圖》的作品以及連戰本人寫的《改變,才有希望》一書。另外,連戰還為母校圖書館捐贈10萬元。連戰參觀秦始皇兵馬俑
2005年4月30日下午,連戰在結束對母校——後宰門小學的訪問後,率領代表團到臨潼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
秦兵馬俑坑發現於1974年,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15公裏處。經考古工作者連續多年大規模鑽探及研究考證,這裏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園中一處大型從葬坑。
1975年,國家決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館。經過4年多的籌建,至1979年9月底,雄偉的一號俑坑遺址展覽大廳及部分輔助性建築竣工落成,同年10月1日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從此,這塊曾是亂石堆積、偏僻冷寂的荒漠田野熱鬧起來,它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紛至遝來。秦俑博物館開館以來,每年接待著100多萬的中外遊客,許多名人都曾來這裏參觀。
整個博物館占地近200萬平方米。館區內樹木蔥蘢,花草清香,環境幽雅。
當天,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以高規格禮遇接待連戰一行。
30日17時10分,連戰一行抵達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給予連戰一行隻有極少數貴賓才能享受到的高規格禮遇:進入貴賓通道參觀一號坑;館長吳永祺親自為連戰講解;允許連戰夫婦和3位隨行副主席等貴賓進入兵馬俑修複區;參觀普通遊客很難近距離有緣一見的珍貴秦代兵器和青銅器。
連戰一行所處的貴賓通道,比一般遊客通道約低3米左右,長約60米,憑欄遠眺,秦俑軍陣洶湧如潮,氣勢如虹;低頭俯瞰,前三排的俑人,表情生動,毛發可見。秦軍的精銳前鋒部隊風采躍然映入眼簾。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祺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將珍貴的兵器和青銅器一一取出,逐一介紹。罕見的衡器“權”、銅車馬的附件、編鍾等美不勝收,令貴賓們嘖嘖稱奇。
在鳥瞰了秦皇陵的全景沙盤之後,連戰一行陸續進入一號坑展區。
隨行的團員紛紛表示,他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西安懷有美好的期待,如今身臨其境,秦兵馬俑巨大的規模、威武的場麵、高超的科學和藝術水平,都使人深感不虛此行。
連戰之子連勝文笑著說,他去年剛剛來過西安,不過,秦兵馬俑這種地方,來100次也不嫌多。
在一號坑的一側,是修複區。連戰一行進入後,立刻被200多尊兵馬俑所包圍。他們輾轉其間,仿佛穿行在曠古的曆史時間隧道,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興奮的喜悅。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專門在此騰出了一片空地,以方便連戰一行從容參觀了解。
吳永祺館長指著一尊秦俑的背麵告訴連戰夫婦,所有秦兵馬俑背麵都有工匠的印記,這個工匠的名字就叫做:“得”。
參觀結束後,吳永祺還代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向連戰先生贈送了禮品,這是一塊采自2000年前秦兵馬俑遺址的席紋土塊。
這塊彌足珍貴的秦土,取自秦始皇兵馬俑考古現場的坑道遺址,在精美的禮盒裏,呈土紅色,有明顯的火燒痕跡和席紋印痕。
吳永琪館長介紹,這塊秦土,雖然不是文物,但珍貴性不亞於文物。它帶有2000年前,中國古代修建秦始皇兵馬俑使用蘆席材料的信息;同時,由於被大火燒過,也承載了秦始皇兵馬俑曆史變遷的滄桑。
由於西安是連戰先生的出生地,這是2000多年前的故鄉泥土,將這塊秦土贈送給連戰,十分有紀念意義。
連戰欣然揮筆留言,寫下:
遊秦塚而憫萬民,跨海峽為創雙贏。
連戰的題詞,充分表達了他當的心情。李建國設宴歡迎連戰
2005年4月30日19時許,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李建國在唐芙蓉園以仿唐禦宴招待闊別西安61年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
李建國在招待會上致辭說:
古城4月,春和景明,歡迎連戰主席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來到西安這一中華民族文明重要發祥地。
李建國表示,早在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多次共祭人文初祖軒轅黃帝,鐫刻著毛澤東主席和蔣介石先生為祭祖題寫的碑文真跡的石碑,至今豎立於軒轅廟內蒼鬆翠柏中。他說:
兩黨主要領導人29日曆史性的北京會談,揭開兩黨關係史新的一頁,對推動兩岸政黨交流、對話,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具重要曆史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