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調查反映的情況看,“參加專業的創業培訓課程”,“學校教師授課”等是大學生汲取創業知識的重要來源。一些高校開展了與創業相關的課程,並有相應的創業教育方麵的教材,這些課程與教材對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校更需要擔負起為社會培養創業人才的使命,逐步建立並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係。高校的創業教育應建立在對教學內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基礎上,注重創新和實踐。要繼續深化課程體係改革,加大創業教育課程以及實驗、實習和社會實踐等教學環節在整個課程體係中的比重,建立健全相應的教育質量評價體係,將創業教育貫穿於大學生培養的全過程。
高校要結合大學生的特點與對創業教育的需求,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盡量滿足不同專業的學生的要求,在教學方法、形式上則盡量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如針對大學生創業經驗的缺乏,高校在創業教育內容方麵,應突出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市場營銷、創業案例分析、創業團隊的管理技巧等的教育。在教學方式上,除了高校教師自己進行講授外,高校還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和企業界的聯係,建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實習基地,邀請社會上的一些創業成功人士到學校開設創業講座,灌輸創業理念,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拓寬大學生的創業知識麵,增強大學生的創業自信心。這些教學形式也是被訪大學生認為進行創業教育的最有效或最有吸引力的形式。
(3)政府需要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並進一步將其規範化和細化,確保政策的可執行性與操作性。為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台了不少優惠政策,涉及融資、保險、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麵。2010年12月13日,針對《關於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0〕84號)和《關於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具體實施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0〕25號)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發出了《關於做好核發“高校 畢業生自主創業證”有關工作的通知》(教學廳函〔2010〕31號)。
通知指出,畢業年度內高校 畢業生在校期間創業的,可持“高校 畢業生自主創業證”向創業地縣級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提出認定申請,由創業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核發“就業失業登記證”,一並作為當年及後續年度享受創業稅收扶持政策的管理憑證。對持“就業失業登記證”的大學生創業者在3年內按每戶每年8000元為限額依次扣減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2011年3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發言中心指出,要鼓勵、引導大學生創業,提高大學生創業比例,並對大學生創業的稅收、費用、場地、創業輔導等方麵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副部長胡曉義就“就業和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對正在創業或準備創業的大學生來說,及時了解國家職能部門及各級地方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是做好創業準備的一個重要環節。 本次調查發現,一方麵被訪大學生對各種促進大學生創業的政策的重要性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希望在大學生創業基金、稅收政策等方麵加大支持的力度,但另一方麵,被訪大學生對已出台的各種創業政策並不熟悉。這就要求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時候,需要加強與大學生創業相關的政策的講解與教育,使大學生,尤其是那些正在或準備創業的大學生,對各種政策、法規做到心中有數,並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加以運用。與此同時,很多基層政府或部門都知道國家出台了針對大學生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但並不知道如何來運作這些規定,沒有相關的實例可以借鑒,導致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無法落到實處。這就要求國家在出台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時,有必要附上相應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便於基層政府或部門落實這些政策,使政策具有可執行性與操作性。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各級地方政府還應減少辦事手續,縮短服務流程,加快落實國家關於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的各項規定。
(4)大學生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新時期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一種新選擇,是對傳統就業觀念的一種挑戰,成為畢業生流向社會的一個全新的、更高層次的就業方式。除了外在的社會客觀環境、政策的支持、學校的教育之外,對作為創業主體的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創業成功,大學生還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首先,要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創業意識。創業意識是創業的先導,它構成創業者的創業能力,由創業需要、動機、意向、誌願、抱負、信念等組成,是人們從事創業活動的強大內驅力。
對於每一個希望創業的大學生來說,都必須首先強化創業意識。增強創業意識,就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明確的人生目標是大學生通過創業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處在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應首先明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確立自己的創業目標。其次,要盡量掌握更多的創業知識。創業者要想成功創業,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對於創業者確定創業目標有直接作用。要想在某一領域開展創業活動,就必須深入了解該領域的活動及發展規律。掌握的專業知識越多越深,創業活動就越能有效地開展。綜觀近年在高科技領域獲得成功的創業者,無一不具備深厚紮實的專業知識。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
再次,要不斷地培養和提高創業能力。創業能力是一種多方麵的綜合能力,與創業的成敗直接相關。大學生創業應著重培養和提高3個方麵的創業能力:一是開拓創新能力,二是組織管理能力,三是人際協調能力。最後,要不斷地提高心理素質。創業是艱苦的,不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且還有失敗的可能,所以在創業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十分重要。大學生要自覺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與培養,認識到創業的艱難,形成謙虛、豁達、堅韌不拔的創業心理素質,既能麵對創業成功帶來的喜悅,也能坦然地接受創業失敗帶來的挫折。這些綜合素質也可以細化為9種能力,即目標能力、專業能力、營銷能力、轉化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用人能力、把控能力、革新能力。具備這些素質或能力,可以堅定大學生進行創業的信心與勇氣。總之,當今社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機遇。大學生要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調整好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抓住機遇,大膽嚐試,勇於在實踐中磨煉,成為新時期的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