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15時30分,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帶領12支醫療隊趕赴災區一線,指揮組織抗震救災工作;省長蔣巨峰和省軍區等省領導,乘直升機趕往震中災區;副省長分別帶領救災工作組趕赴德陽市和綿陽市。
其餘省領導各司其職,分工負責指揮部協調、值班及通訊維修恢複和水、電、氣的運行指揮、調度等工作;成都軍區和武警部隊也派出數千人前往災區,協助抗震救災。
12日下午,四川省政府發出緊急通知,要求有關部門對各地水庫、橋梁、隧道、涵洞等進行安全隱患排查。
省建設廳發出通知,要求全省建築工地全麵停工;有關部門對通訊、水、電、氣、運輸的保障作了安排;成都市對房屋安全進行檢查,對危房進行管製,對破裂大的房屋疏散人員。
另外,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時通過廣播、電視和手機群發,向社會公布了地震信息,並召開四次新聞發布會,及時發布最新震情,安定人心。
災情發生後,四川省電力公司負荷損失約400萬千瓦,500千伏茂縣變電站停運,220千伏變電站停運12座。四川省電力公司迅速成立四川電網應急指揮部,指揮應急搶險。公司派第一救災組、第二救災組趕赴災區,公司係統各單位,也相繼啟動應急預案,並成立應急指揮中心。
當晚19時,省電力公司召開指揮中心第一次會議要求受災電網首先隔離故障,防止災情進一步擴大,並要求受災地區盡快恢複居民生活供電。
12日下午,四川省衛生廳發出《關於做好抗震救災的緊急通知》,緊急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派出29支醫療隊,前往汶川縣、德陽市、綿陽市等地展開醫療救援。
同時,醫療隊準備了4000人的血漿和大量的急救藥品。除已派出的醫療隊外,四川還組建了一、二、三級醫療衛生救援梯隊,隨時待命。
同時,四川省還采取措施及時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省民政廳組織了1500頂帳篷等救災物資運往災區,用以安置受災群眾,並緊急采購棉被1萬床、大衣5000件,為災區群眾禦寒。
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還根據震情的變化,及時研究各市州對救災物資需求情況,作進一步部署和調配。緊急安置災區群眾
汶川地震發生後,四川省災區全力救災,非災區全力支援救災!
全省各級黨和政府不分白晝黑夜地動員幹部群眾,就地就近開展自救與互救。
在第一時間,各救災隊伍從鋼筋混凝土下挖掘、搶救出7萬多人,最終搶救出83萬多人,救生人數與死亡人數之比達到1比1,在全世界各類重大地震災害中,如此高的救生率堪稱一個奇跡。
同時,省府向中央提出請求,緊急向全國,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快速轉送重傷病員1萬餘人,讓他們在最快的時間內接受到最好的醫藥治療,力爭將死亡率和致殘率降到最低。
與此同時,將需要緊急轉移的災民送到安全地區進行避難性安置;又將1190多萬人送回去就地、就近、分散進行過渡性安置,恢複家庭生活形態。
這一出一進,一來一往,猶如將北京或上海整座大都市的人口全體拉出來進行了一次空前絕後的遷徙大演練。其間,還緊急救援轉移受困遊客55萬人。
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在回憶當時安置災區群眾的工作時百感交集。
當時,在餘震頻頻、大雨滂沱、道路阻塞且時時麵臨死神威脅的險境下,要搶在最短時間段內,快速轉移450萬戶,共1190多萬災區群眾,到安全地區,可想其難……
一時間,震區周邊城鎮的體育館、影劇院、學校、機關、廠礦等公共場地人滿為患,廣場、街道兩旁則帳篷、草棚、塑料棚如野蘑菇般遍地瘋長,白花花、藍瑩瑩一片……
驚魂未定、倉皇逃生的人們,三四戶人家十幾口人擠在一頂20平方米空間的帳篷裏,男女老少混住,安全是安全了……
然而,接下來的日子,高溫、多雨、潮濕,諸多不便……專家預言,如此環境下災民的心理承受極限時間最多為一個月。
過渡性安置同樣難。1190多萬避難災民的去向問題馬上凸現出來。有人認為震區地理條件惡劣、已不宜繼續生存居住;有人主張向外實施大規模移民,移往上海、北京、成都,乃至新疆、黑龍江等地……
移民,對於剛剛遭受地震重創的四川省而言,當然省時、省事、省力多了,重壓一下可分散為全國各地共同來承擔。
然而,一個極其尖銳的現實問題擺在麵前,汶川乃藏羌民族千百年來的聚居之地,10多萬人轉移出去還要找一處聚居地談何容易。更何況,經調查絕大多數群眾戀土戀鄉、熟土難離,紛紛表示不願背井離鄉。
此時,四川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迎難而上,果斷作出決策:
就地、就近、分散安置,恢複家庭生活,恢複生產,重建家園。
震後3天,四川省政府開倉放糧,確保災區災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醫療,有安全住所。
同時,中央大力支持,胡錦濤馳赴河北,又飛往江蘇,親自部署趕製大批帳篷和板房。
四川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表明了砸鍋賣鐵也得幹的決心,緊急下撥44億元專項款,用於無家可歸的農村居民搭建簡易過渡住房的困難補助。
災後,在滿目瘡痍的廢墟上,1000多萬回遷鄉親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全民造房運動。僅短短3個月,趕在8月8日北京奧運會隆重開幕之際,450萬戶過渡安置工程已奇跡般完成996%,群眾自搭自建簡易住房220萬戶、板房安置60萬戶、帳篷安置40萬戶,其餘群眾的受損房屋也全部進行了維修加固。
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大震後的四川災區群眾,居有定所,衣食無憂,重建了美好家園。綿陽展開抗災大行動
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巨大地震,讓地處川北的四川第二大城市綿陽市陷入深重災難之中。
北川告急、安縣告急、平武告急……水電氣停了,通訊斷了,交通斷了……
在災難麵前,537萬綿陽人民沒有屈服,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和地方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眾誌成城,在風雨中展開了一場抗災大行動。
地震發生後,剛剛從劇烈搖晃中穩定下來的綿陽市黨政幹部們,一分鍾都不敢耽擱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當中。
第一時間裏,綿陽市成立了抗震救災應急指揮部,在廣場上設立了臨時指揮中心,24小時值班,並向社會迅速公布了指揮部電話。
全市所有副市級領導幹部一人負責一項工作,分兵把口,所有單位、部門全部成為救援成員單位。隨後,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2萬多名解放軍、武警戰士、民兵預備役人員、誌願者和社會各界救援隊伍迅速奔赴北川、平武、安縣等重災區。
四川省17個醫療組也趕到綿陽。駐川部隊調動飛機,陸續向無法進入的重災區緊急空投飲用水、食品、藥品等物資。
綿陽市委書記譚力立刻決策,停止市內一些大型市政工程建設,將挖掘機全部調往災區,24小時持續清除滑坡塌方。同時,小股救援人員分批徒步進入各個重災區,盡力爭取時間搶救受困群眾。各種生活必需品、醫療用品也全部向重災區傾斜。移動通訊車一刻不停地補修損壞的光纜。
綿陽山多、河流多,為防止圍堰湖泊和水庫出現新的險情,水利專家和工程人員組成一隊專門清查全市各種重點基礎設施安全隱患的隊伍。一度威脅綿陽市區安全的沉抗水庫開閘放水,解除了因地震造成損壞而產生的危險。
為了防止謠言傳播,穩定群眾信心,綿陽市專門成立了信息小組,與地震部門隨時保持聯係,通過廣播電台、報紙及時公布。在通訊不暢情況下,他們還專門組織了流動宣傳車,通過大喇叭在街頭流動廣播地震信息,宣講防震抗震知識。
隨著受災人群的增多,綿陽市緊急開辟了4個集中安置場所,其中,九洲體育館共安置災民1萬餘人,1000多名誌願者和機關工作人員日夜為安置災民服務。
在九洲體育館,這裏的食品、飲用水全部保障供應,一些大企業的食堂專門負責為災民蒸饅頭,受傷人員也能得到及時救治。
綿陽全市的物資被迅速調配起來,一些大型超市的物資封存起來以備救災之用。當地民政部門手中的2萬餘頂帳篷全部送到災區,長虹、九洲等大型企業緊急調撥了大量電池、電筒等物品。全市藥品也優先調配給災民使用。
大地震剛過,得知北川、平武、安縣等地嚴重災情後,綿陽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充分發揚出來,各縣緊急組織50歲以下的男性幹部、誌願者組成地方支援隊,趕赴重災區。
許多本身已經受災的群眾,也紛紛向重災區捐款捐物,一些綿陽市民還主動拿出衣物、飲料送到災民集中點,許多經營性茶園也向災民免費供應。
當時,綿陽市至少有3000名義工和誌願者參加了抗震救災工作。在重災區北川縣城,一些青年誌願者不辭辛苦地和解放軍戰士一起,手腳並用地搶救埋在廢墟下的受困人員,用他們並不強壯的身體背著受傷群眾,艱難地在塌方亂石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