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2點多,在四川省汶川縣銀杏鄉沙坪關村,村黨支部書記龍德強和侄兒正在村外的電站檢修機器,突然間地動山搖,大塊大塊的石頭從山上滾下來,龍德強的侄兒當場被砸死,他的頭部和腰部也被石頭擊傷。
不好,發生大地震了!也不知道村裏情況怎麼樣了?龍德強強忍悲痛,心急如焚。等他拚命跑回去一看,村裏的房子垮的垮、塌的塌,村民哭成一團,一切都亂了。
這時,龍德強腦子裏隻有一個念頭:抓緊救人!他立即組織起10多名黨員民兵,在餘震中冒著山上的飛石,挨家挨戶救人。
不一會兒,龍德強大女兒哭著跑來告訴他:“爸爸,媽媽沒有了!大爺、大娘也沒有了!”
龍德強頓時覺得天旋地轉,眼前一黑就癱倒在地……當又聽到有人哭喊的聲音,龍德強一下子清醒過來:作為村黨支部書記,這種時候就是鄉親們的主心骨,怎麼能夠倒下?就又投入到救人的行動中。
他們實行黨員包到組,民兵包到戶,很快就把全村500多名群眾全部轉移到比較安全的地方。
搭簡易帳篷,收集糧食,燒火煮飯,照顧傷員、老人和小孩子,全麵開展安全巡邏……
龍德強一件一件地進行安排,全村的人也不再像剛開始那麼慌亂。這時候,大家才發現村子周圍的路都垮了,電全斷了,電話也打不通了……沙坪關村成了一座孤島。
沙坪關村坐落在岷江大峽穀,四周都是高山,村子前麵就是岷江,全村有4個村民小組,共599人。
沒有路絕對不行!那怎麼辦?龍德強突然想起以前岷江上渡人的老辦法。用溜索!於是他帶領黨員民兵想方設法,在100多米寬的岷江上架起了一道溜索。
就是用這條溜索,他們成功轉移了幾十名重傷員,解救了江對麵公路檢查站被困的20多名職工和滯留的150多名遊客,300多名部隊官兵也通過這條溜索進入了災區。
地震之後村裏一點也聽不到外麵的信息,大家越來越焦急,龍德強就想到了電視。在他的發動下,大家湊齊了發電機、電視接收器、汽油等東西,很快把電視接通了。
看到電視裏胡錦濤、溫家寶和各級領導正在四川災區指揮抗震救災的圖像,聽到黨和政府的聲音,村民們心裏踏實了,感到有救了,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為了使村民盡快得救,他們千方百計聯係上了路過的一支救援部隊,把災情寫在巴掌大的一張紙條上,傳遞給縣裏。
通過這張紙條,上級及時掌握了他們村的災情,作出了讓他們全部轉移的決定,避免了更大的傷亡。在轉移的過程中,許多村民讓龍德強先走,他說:“隻要還有一個人,我就絕不會離開!”當組織全村所有人都安全轉移之後,他才離開沙坪關村。
在這次大地震中,他們村有58名村民遇難,17名黨員失去了11位親人。但是,村黨支部沒有垮,他們保護了幾十名傷員、500多名村民的生命安全,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更強了。鑄就大愛無聲的師魂
2008年5月12日,一個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陰沉沉的。下午2點多鍾,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校教導主任譚千秋正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
地震!譚千秋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同學們迅速衝出教室,往操場上跑。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麵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衝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時12分,譚千秋終於被找到。
“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都還活著!”第一個發現譚老師的救援人員眼含熱淚,他說,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是他這一生永遠忘不掉的。
“地震時,眼看教室要倒,譚老師飛身撲到了我們的身上。”回憶當時的情景,獲救的學生神情仍然緊張。
譚千秋,他用自己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被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1957年8月,譚千秋出生在湖南祁東縣步雲橋鎮岩前村。譚千秋深信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他學習非常刻苦,村民都將他作為“勤學楷模”教育孩子。
譚千秋為人正直,富有愛心,很有正義感。還在念小學,他就特別喜歡幫助別人,如果在放學時下雨,他一定會把雨傘讓給沒帶傘的同學,自己則淋著雨回家。
岩前村譚永生與譚千秋是小學同班同學,關係很好。一次,譚永生和另一個同學打架,他正好路過,譚永生叫他來幫架。沒想到他跑過來,不但沒幫譚永生,反而將他們拉開:“都是同學,不好好相處,打什麼架啊!”隨後,耐心地做兩人的工作,直到他們握手言和。
譚千秋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村裏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高中畢業時,村裏許多村民不識字,他便向村幹部建議,辦起了掃盲夜校。他主動當起了教師,白天出工,晚上義務為村民上課,手把手地教村民寫字,學文化,讓不少村民能看懂報紙,懂得如何科學種田。
為活躍村民的文化生活,譚千秋還與幾個年輕人組成村文藝宣傳隊,晚上自編自演文藝節目,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表揚村裏的好人好事,批評賭博、不尊老愛幼等社會不良現象,成為村民喜愛的一道“文化大餐”。
1978年夏,譚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學。1982年6月大學畢業後,學校準備讓他留校任教。當學校領導征求他的意見時,他主動請纓:“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學校也需要人才啊。”領導反複做他的工作。
當他得知四川東方汽輪廠職工大學急需教師時,便立即申請到那裏去,一個月後,他如願以償地分配到該校工作,在那裏一幹就是27年。
1996年,一個朋友準備把譚千秋調回衡陽,待遇從優,被他婉言拒絕。父母見他離家太遠太孤單,極力勸說他回來,他便耐心地對父母說:“湖南培養了我,四川養育了我,還是在四川多幹幾年再說吧。”
譚千秋對學生非常關心,哪怕是操場上有一顆小石子,他都要撿開,怕學生玩耍的時候摔倒。哪位學生有困難,他就盡力相助;學生沒吃飯,他會將學生叫到自己家裏做飯給學生吃;學生身體不舒服,他會掏錢帶學生去醫院看病,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
譚千秋還經常教育學生: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會責任感。
譚千秋為救學生獻出了寶貴生命,妻子張關蓉悲痛欲絕。她說,她會堅強起來,丈夫走了,她就是家裏的頂梁柱,她要代丈夫照顧好婆婆和孩子……
5月17日,張關蓉懷抱1歲半的小女兒,帶著丈夫的遺物回到湖南,三湘大地對英雄的家屬給予了最尊貴、最崇高的禮遇。
譚千秋的母校湖南大學,兩萬名學生手捧燭光,夾道相迎。湖南大學還作出決定,在全校開展向譚千秋校友學習的活動,並向其親屬捐贈慰問金12萬元。
在黃花機場,100多輛出租車自發為他送行;祁東縣的家鄉父老跑了幾十公裏路,到縣城迎接……
鄉親們列隊靜侯,場麵莊嚴肅穆,花圈雪白,哀樂低回,鄉親們神情肅穆,淚流滿麵,聲音哽咽,高舉著“大愛千秋浩氣長存”、“千秋永遠活在我們心中”、“英雄譚千秋永垂不朽”等白底黑字條幅,迎接他們的好兒子。一些中學生拿著自己折的千紙鶴,站立在英雄回家必經的路旁,為英雄默默祈禱。
護送英雄遺物的車輛遠遠地駛來,鄉親們放起了鞭炮。這段平時隻需10分鍾的路程,整整走了半個小時。
為了4個學生的生命,譚千秋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抗震救災的英雄少年
2008年6月27日,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下發了關於表彰“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災優秀少年”的決定。決定指出:
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湧現出一大批沉著鎮定、臨危不懼、堅強勇敢、勇於救人的少年兒童。
他們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老師和同學,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在災難麵前所表現出的非凡勇氣、頑強意誌和可貴的愛心,體現了當代未成年人的優秀品質,感動了全國人民。
同時,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發出通知,號召廣大未成年人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學習。
6月27日晚,“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頒獎晚會在北京舉行。
林浩等20名同學榮獲“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馬小鳳等30名同學榮獲“抗震救災優秀少年”稱號,受到隆重表彰。接過獎牌,他們露出的還是成功救出同學時的陽光微笑。
正如歌曲《孩子的力量》中所唱的:
誰說小小的肩膀承擔不起太多的重量,誰說孱弱的身軀它不夠堅強。
在地震中,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馬健為廢墟下的同學打開生命通道。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學生正在上課,伴隨著地底下隆隆的巨響,教室突然晃蕩起來……
老師趔趄著走出門外看個究竟,“地震,快跑!”老師一聲大喊,同學們哭喊著拚命地往教室外衝。
突然,一聲巨響,教學樓底層塌陷了,二樓變成了一樓,整座樓開始向一側傾斜。
幸運的是,初三年級的馬健和大多數同學從門窗鑽了出去,快速跑到了校園空曠的地方。
學校一邊組織老師展開救援,一邊安頓所有逃出來的學生原地待命,不準亂動。由於老師人手有限,救援工作量大,馬健和同學何宇決定“違紀”參與救援,於是他們偷偷溜出人群,到上課的教學樓去找尋沒有出來的同學。
不久,他們發現了掩埋在廢墟中的同班同學向孝廉,她被卡在樓梯間。
“我來了,你要堅持,一定要堅持!”馬健鼓勵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