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二十二年三月十五的夜半時分,整個桃花山已經沉睡了,除了微風輕輕地吹著,四處都是寂靜無聲的。夜空深邃依舊,因為是十五,天上掛著滿月,一片寧靜隨著銀霧般的月光灑在大地上,滿天大大小小、忽明忽滅的繁星,在不停地眨著眼。一間茅屋內,依稀透出一絲燈光,陶弘景正在沐浴更衣,天罡、天坤兩名弟子在門外恭候。
陶弘景鶴頂龜背,鳳目疏眉,麵色紅潤,神態飄逸。看來他隻有四十歲左右的年紀,實際上他的年齡早已經過百歲了。
每日寅時焚香、沐浴、更衣,寅卯交接之時開始夜觀天象,是陶弘景多年的習慣。
說起夜觀天象,世人皆以為是以肉眼觀察星辰之排列。古人也因此把星象簡單分為四方之神、南鬥六星君、北鬥七星君、九曜星君、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等等。陶弘景對此是嗤之以鼻的,天上之星辰何止億兆,哪有如此簡單。以肉眼觀星,無數看不見的星辰必然被錯過,所觀星相如何準確得了,必然落了下乘。陶弘景知道,真正上乘的夜觀天象是以意內觀,而非以目測之。內觀即通過意念將整個星係都在腦海之中清晰呈現,與天上星辰實際之位置一般無二。
陶弘景更衣完畢,在兩名弟子的陪同下,登上了頂峰觀星台。
寅卯交接之時,陶弘景盤腿坐定,緊閉雙眸,兩名弟子躬身退下,拂塵子開始了又一天的夜觀星象。
突然陶弘景皺起了眉頭,他發現有顆星辰與往日有所不同,周身散發的光芒比平日裏明亮了許多,似乎有些躁動不安。而這顆星周圍,另有三星,也有躍躍欲試之勢,他突然有些心神不寧起來。
陶弘景收回心神,細細辨認,不禁大吃了一驚。原來,那顆孤星竟然是顆將星,而他周圍的三星則分別是福、祿、壽三星,四星齊聚這可是千年難遇的奇特星相。
就在陶弘景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將星和福、祿、壽三星的身上的時候,他卻沒有發現此時的月亮已經明顯缺了一小塊。將星開始旋轉起來,而且速度更快了。
陶弘景心跳急劇加快,他終於發現了被世人稱作“天狗食月”的奇異天象。
世人不知“天狗食月”是怎麼回事,但陶弘景卻能通過內觀,明白“天狗食月”是日月與大地恰好一線的結果。按理說,“天狗食月”一般不會對周圍產生任何影響,可這一次卻不同。不僅將星如同受了刺激一般,就連陶弘景也覺得自己心慌氣短,渾身不適。
終於,月亮完全被吞噬,將星的狂性也到了極點,它不管不顧衝向福、祿、壽三星,三星急忙躲過。將星撲空,如同於冰上滑行一般,急速滑轉又以更快的速度衝向三星。將星如一頭發狂的野牛,不知疲倦,一次次衝向三星,可均被三星靈巧躲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