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勞肥:越忙越肥的悲哀
本刊策劃
作者:何煒
工作壓力大,每天從早忙到晚,周末經常還要加班,時間一長,人不但沒瘦,反而越忙越肥。繼“過勞死”之後,“過勞肥”稱成為新的熱點,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起來。
“過勞肥”影響的不隻是身材,它還易引發許多疾病,危害身體健康。專家提醒,年終歲末,工作壓力累積到頂峰,職業人士要特別注意防止“過勞肥”,越是忙碌越要三餐準點吃,保證6至8小時睡眠,最好每周能有三次以上的有氧鍛煉,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遠離“過勞肥”的煩惱。
心寬才會體胖?未必!近日,這一常識被一條微博給徹底顛覆了。該微博題為“職場過勞肥,你中招了嗎?”其一經發布便被瘋傳,並引來眾多網友吐槽,大呼中招者不計其數。
忙與肥,看似“冤家對頭”,但實則“親密無間”,雙方聯手造就了“過勞肥”。而在上述微博被瘋傳的背後,是一個數量異常龐大的“過勞肥”群體,他們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睡眠不足,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和“過勞肥”相伴而生的,是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而與“過勞肥”隻一字之差的“過勞死”,其主要誘因便是這些疾病和長期過勞。專家提醒,“過勞肥”現象應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否則悔之晚矣。
“過勞肥”中招群體數量龐大
小李參加工作才兩年,畢業後就一直在IT公司工作。前幾天,外地的同學來找他敘舊,一見麵差點沒認出他來,連稱他就像被充了氣的氣球,明顯胖了一大圈。小李苦笑不已,兩年來,他每天起早貪黑,天不亮就出家門,晚上加班到半夜才回家,忙的跟個陀螺似的,一日三餐都沒法按點吃,饑一頓飽一頓。奇怪的是不僅沒瘦下來,反而像個氣球似的越長越胖。“這是怎麼回事?”小李怎麼也想不明白。
年關將至,在某銀行做業務經理的周小姐為了完成今年的業績忙得不亦樂乎,白天在單位不是向領導彙報工作就是接待客戶,一刻不得閑,很多工作還要帶回家去做,就連周六周日也要加班。一個多月來,每天忙忙碌碌,吃飯也常常是三頓並兩頓,熬夜早起,生活極不規律。令人奇怪的是,就這樣工作,劉小姐不但沒被累瘦還胖了五六斤,這讓她很鬱悶,之前的減肥計劃全泡湯了。山東省中醫院幹部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孫豐雷說,像小李和周小姐這種越累越胖的現象被稱為“過勞肥”。
調查數據顯示,律師、記者、IT人員、金融財會師是最容易讓人變胖的工作。此類工作崗位上,每5名職員中就有兩名因為工作變胖。工作三年後,超過四分之一的人體重增加5公斤,15%的人增加超過9公斤。
在看到“過勞肥”的相關微博之前,在媒體工作的王華一直很苦惱:為什麼自己一天忙到晚,反倒越來越肥?直到看過“職場過勞肥,你中招了嗎?”的微博提問,才讓他頓感“親切”,“終於找到了組織”。
“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睡不好……對照‘過勞肥’的標準,我可謂是條條符合!”王華說,身為一名記者,加班熬夜是常有的事,為了趕稿經常飯也顧不上吃,而忙完了之後,往往是一頓狼吞虎咽。畢業五年,身高172厘米的王華也從120斤重的小帥哥,演變成了一個體重達160斤的胖子。
王華隻是眾多“過勞肥”群體中的一員。從“過勞肥”相關微博被轉發的頻率之高,足以讓人見識到這一群體的龐大。南方日報記者轉發了一條相關微博後,短短一天時間,其轉發次數便達到了近2000次,評論裏充斥著“默轉”、“中招的飄過”、“終於找到變胖的原因了”等字眼。
一項針對13195名職場白領的調查顯示,過勞,已經成為職場中人的通病。逾八成白領麵臨加班,七成處於過勞狀態,三成出現失眠、脫發等症狀。與此相對應的是,根據《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目前,我國30歲以下年輕人的體重在過去五年中增長速度很快。調查發現,相對於30歲以上或已經成家的人群,這批人的生活更易產生不規律,加班、熬夜、玩遊戲,大部分時間靜止和攝入垃圾食品都導致體重增加。
2012年6月份,廣州市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公布了廣州市民近10年來的體質狀況,抽樣數據顯示,其中肥胖率達20.38%,三分之一人群腰臀比超標。而根據2002年中國營養調查顯示的數據,當時我國成年人肥胖率僅為2.9%;2007年男性肥胖率達到6.02%,女性肥胖率達到4.92%,肥胖人群增加了一倍。
壓力大生活、飲食不規律是主因
越忙怎麼會越肥?對此,南方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薛耀明教授解釋道,導致肥胖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吃得太多,二是消耗太少。“過勞肥”現象在都市白領中十分普遍,這是因為他們是在精神上過勞,而非體力上,因此消耗並未增加。
“平時工作很辛苦、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再加上飲食不規律,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薛耀明教授表示,如此一來,皮質激素水平就會提高,這會帶來兩種結果,首先食欲增加,其次蛋白質合成會加速,從而引起肥胖。“脂肪分布不均勻,大部分堆積在腹部、內髒周邊,出現向心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