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研人員最新研究發現,精神壓力過大會讓人發胖。調查結果顯示,與幾乎沒有精神壓力的人相比,那些時常感到精神壓力大的人更容易身體發胖或患肥胖症。而體重指數本來就超標的人如果時常感到精神壓力大,他們會更容易“胖上加胖”。
一項由倫敦大學醫學院持續19年主持研究的課題,研究結果同樣發現人們的工作壓力和肥胖的可能性是成正比的。這項研究前後有6895名男性和3413名女性參加,參與者年齡介於35歲到55歲。參與者定期提交過3次關於工作壓力的調查問卷,結果發現,在這3次調查中,表示“壓力過大”次數越多的參與者,其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大。和從未感覺到壓力的參與者相比,有1次、2次和3次表示“壓力過大”的參與者,其肥胖的可能性分別增加了17%、24%和73%。
睡眠不足則是導致“過勞肥”的另一“元凶”。薛耀明教授表示,即使隻是一個晚上的睡眠不足,都會使得隔天上午的新陳代謝減緩,造成身體消耗較少能量而發胖。當睡得少時,體內負責控製食欲的瘦素分泌量減少,卻大量分泌產生饑餓感的饑餓素,兩者交互作用下,會讓人像是餓了好幾天沒吃一樣,想拚命吞下食物,因而攝取過多熱量,漸漸發胖。
此外,中醫養生專家王劍表示,“過勞肥”跟現代人起居飲食脫離不了關係。多數人飲食不健康、運動量不足、甚至不運動,每天長時間坐著工作,活動量相對少,卡路裏無法燃燒,工作時間長,飲食不當,容易“過勞肥”。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工作壓力大時,特別容易餓,特別想吃東西,於是,許多辦公族的抽屜裏都有很多零食,甚至有些人專門騰出一個抽屜裝零食。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杜慧珍說,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比較忙,往往會來不及吃早飯,午飯一般都是吃快餐,油膩而又單一,熱量偏高,營養結構不合理。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會通過吃零食、喝含糖飲料的方式來緩解緊張的情緒,攝入糖分過多。
白天工作時,由於工作緊張,一坐就是一天,很少會起身走動,下班以後,又往往會覺得身心疲憊,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做些運動。由於工作時間長,晚上經常加班,很多人習慣睡前再加一餐,不易消化,剩餘熱量容易囤積,形成肥胖。睡得少或徹夜未眠,都會造成血液中的饑餓激素增多,進而導致肥胖。
晚上該睡不睡,容易造成過量進食。缺少睡眠不隻會使人動作拖拉效率低,而且會拖慢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造成身體消耗較少能量而發胖。
孫豐雷說,現在的年輕人壓力特別大,特別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學校的時候清閑自在,參加工作後,各種事情就像一座大山一下壓了過來,環境的轉變往往會讓他們措手不及,很自然的就會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
此外,從事醫生、記者、司機等職業的人往往不能按時吃飯,如果長期處於饑餓狀態,人體會自動調節身體機能,盡可能多的儲存能量,即使隻吃一點點,也會全部轉化成能量儲存起來,形成肥胖。
“過勞肥”影響的不隻是身材
孫豐雷告訴記者,“過勞肥”帶來的不僅僅是外形上的困擾,更多的是對身體的損害,一定要引起重視。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飲食、生活極不規律,引起體內新陳代謝和荷爾蒙分泌紊亂,如不及時調整,就會為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及心血管疾病、關節炎等埋下隱患。
不僅如此,“過勞肥”還可能引發器官內脂質沉積,一旦遇到大喜大悲、突發事件,容易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由“過勞肥”引發“過勞死”。另外,“過勞肥”人群常常是三餐不定時者,尤其是早飯中飯合並或中飯晚飯合並,極容易造成暴飲暴食,損傷腸胃。
孫豐雷說,他曾接診過一個村幹部,四十來歲就得了肝硬化,曾得過脂肪肝,減掉100斤後,還剩160斤。由於應酬多,天天胡吃海塞,每天至少喝兩斤白酒,腸胃、肝髒長期處於壓力之下,不出問題的可能性很小。孫豐雷提醒,隻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夠勝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過勞肥”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還會給自己來來額外的精神壓力,長此以往,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胖。
此外,如果過於肥胖,還要考慮是否是因為其他病因,最好去醫院請醫生進行甄別。
“過勞肥”一不小心成“過勞死”
“‘大腹便便’意味著冠心病的危險性更大,像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這類心腦血管疾病是‘過勞肥’人群常見的疾病。”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博士陳祖輝表示,因為血管脂肪太多、膽固醇沉澱,他們還是腦中風致殘甚至死亡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