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舉副座馮華甫當選 返上海黃克強病終(3 / 3)

勳一位陸軍上將黃興,締造共和,首興義旅,數冒艱險,卒底於成,功在國家,薄海同矚。乃以積勞遘疾,寢至不起,本大總統患難與共,夙資匡輔,驟聞溘逝,震悼尤深。著派王芝祥前往致祭,特給治喪費二萬元,所有喪殯事宜,由江蘇省長齊耀琳,就近妥為照料,並交國務院從優議恤,以示篤念殊勳之至意。此令。

是令下後,江蘇省長齊耀琳,即派 員赴滬,襄理喪儀。遠近吊客,不下數千人。到了十一月十日,中央特派員王芝祥,已銜命南來,至黃宅致祭。翌晨,設奠靈前,獻爵禮畢,由司禮官代讀祭文。其詞雲:

維中華民國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大總統黎元洪,特遣王芝祥致祭於克強上將之靈前曰:嗚呼!王綱解紐,海水橫飛,國威不振,民命安歸?天挺人豪,乘時而起,奮戈一麾,天日為靡。當其憤激,嚼齒皆空,雲翻陣黑,血染波紅。積二千年,專製餘毒,一旦廓清,還歸敦樸。江漢收功,金陵坐鎮,文雅彬彬,施於有政。天不悔禍,國境再騷,四方豪傑,跂望旌旄。今者告於,萬邦鹹喜,不有元勳,孰臻上理?方期舉國,酬報豐功,雲何疢疾,遽殞英雄。八表震驚,空巷走哭,矧在藐躬,夙同茵轂。撫今追昔,悲感百端,臨風霣淚,繞室盤桓。牲帛椒漿,敬奠毅魂,靈爽式昭,永護民國。嗚呼哀哉!尚饗!

讀畢焚帛,致祭員奠爵告退,孝子匍匐謝賓。這種普遍儀製,不必細表。越宿,王芝祥回京複命,誰知京中複接東瀛急電,又聞得一位再造共和的偉人,在日本福崗醫院,也一病身亡了。小子有詩歎道:

才經湘水賦招魂,日上扶桑倏又昏。

偏是偉人多短命,人生天道兩難論。

究竟何人相繼逝世,待至下回再表。

段合肥之功績,不在倒袁,而在擁黎,黎黃陂之得以安然就職,不生他變者,全由段氏一人之力。厥後更張弊政,統一南方,亦無非段氏所造成。以功績言,副總統一席,應屬段氏無疑,乃偏選出馮河間,豈虎能咥人,而狗尚秉義乎?迨經著書人從中揭出,乃知馮之得選副座,有由來也。民國無論何事,莫不由運動得來。若不運動,就令堯、舜複生,無由為元首,周、孔複出,無由為總揆,其下焉者更不待言矣。苦夫創造民國之首功,應推孫、黃兩人,黃克強生平行誼,容有未滿人意之處,但視瀕死時以國家為念,殆學未純而誌有足嘉者歟?特誌其歿,亦隱寓悼惜之意,錄及祭文,未始非借此闡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