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貴國從前依潛航艇戰策,敝國人民生命,損害甚非淺鮮。茲複更行濫用,欲實行采用新潛艇戰策,危及敝國人民之生命財產,實屬蹂躪國際公法之本義。若承認此項通牒,其結果將使中立諸國間,及中立諸國與交戰諸國間之正當通商,悉被侵犯,而導專橫無道之主義於國際公法上。故敝國政府,關於二月一日宣言之新策,特對貴國政府提及嚴重之抗議。且為尊重中立國之權利,維持兩國之親善關係,期望貴國政府,勿實行此新戰策。若事出望外,此抗議竟歸無效,使敝國不得已而斷絕兩國現存之外交關係,實屬可悲。然敝國政府之執此態度,全為增進世界之平和,保持國際公法之權威起見,幸貴國熟審之!
公文去後,德國竟置諸不理,於是欲罷不能,隻好再進一步,與德絕交。先由國務院中,特設外交委員會,除國務院全體及各部所派中立辦事員均列席外,再邀陸徵祥、夏詒霆、汪大燮、曹汝霖諸人,一同會議。巧值梁啟超到京,主張絕德,著有意見書,段亦邀他入會,取決行止。梁善口才,詳陳絕德與不絕德的利害,洋洋灑灑,頗動人聽,各會員多半讚成。散會後,段總理入告黎總統,黎始終持重,不肯驟允。段總理道:“前次抗議書中,已有抗議無效,斷絕國交的預言,他至今不複,若非決定絕交,豈不令他藐視麼?”此說甚是。黎總統遲疑半晌道:“且商諸副總統,何如?”未免迂拘。段總理道:“既如此說,當即發電,邀他到京麵決為是。”黎總統點首無言,段即退出,拍電邀馮,速即北來。是時與德宣戰諸協約國,聞中國有絕德消息,都來勸誘。且雲:“中國曾加入協約國,將來改正關稅,收回領事裁判權,緩付賠款諸問題,均可磋商。”因此段總理意愈堅決。各政黨複組織外交商榷會,國際協會外交後盾會等,討論大體。兩院議員,亦設一外交後援會,研究絕德問題。會馮副總統亦自寧到京與黎、段協商,大略以絕德為是。黎總統頗有動意,偏總統府中的秘書長饒漢祥,勸黎維持中文,不可絕德。饒本黎總統心腹,黎很信任,遂不願與德絕交。三月四日,段總理進見總統,請電令駐協約國公使,向駐在國政府磋商與德絕交後條件。黎總統支吾道:“這……這事須經國會通過,方好舉行。”段總理道:“現尚非正式絕交,不過向各國探明意旨,何必定要國會同意呢?”黎總統默然不答,惱動了段總理,不別而行,竟馳向天津去了。小子有詩詠段氏道:
直道何曾不足彰?過剛畢竟露鋒芒。一麾竟向津門去,盛氣淩人乃爾狂。
段既出京赴津,一麵令人齎呈辭職書,害得黎總統又著急起來。但看官且不要心焦,容小子暫時收憩,待至下回再詳。
意氣二字,是極端壞處,看本回所敘,皆意氣之為厲,鬧得內外不安,府院之衝突未已,而國會之黨爭起,國會之黨爭未休,而府院之衝突又生。國家公器也,乃挾私求逞,鬧成一團糟,抑何可笑?無論孰是孰非,即此齟齬之迭出,已非治平氣象,況對外怯而對內勇,其狀態更屬可鄙。家不和必敗,國不和必傾,讀此不回,不禁為民國前途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