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自古出商賈搖 九曲黃河商人家(1 / 1)

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幾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這首傳頌千年的《浪淘沙》,真實描寫了黃河的磅礴氣勢。河南處在黃河中下遊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古時為驛道、漕運必經之地,商貿雲集之所。地勢西高東低,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衝積平原,西北部為南陽盆地。有詩形容河南山河的壯麗景色:

東入黃河水,茫茫泛紆直。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山河相映帶,深淺未可測。

河南因黃河而名揚天下,沒有黃河就沒有河南。黃河被尊為“四瀆之宗”、“百泉之首”,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區),在山東注入渤海,全長緣源遠源公裏。沿途彙積渭水、涇水、汾水、涑水、伊水、洛水、漳水、洹水等大小數百條支流,形成浩淼無垠的水體。千百年來,她奔騰澎湃、浩浩蕩蕩,劈開重重山嶺,衝過層層穀嶂,一波三折地橫切積石山、祁連山、賀蘭山、陰山、呂梁山、太行山等蒼茫巍峨的群山,流經黃土高原及華北平原,奔流入海。豐富的水源和適宜的氣候,黃河中下遊的衝積平原土質鬆軟,使得這裏的居民很早就扛起了鋤頭,創造出古老的農耕文明。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在這裏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和製陶等手工業;到了源園園園多年前的龍山文化中晚期,中原進入了石、銅器並用時代,出現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朝。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在黃河流域的中原大地上崛起了第一代中國商人,使中原地區積澱了濃鬱的商業文化。中原自古商人家。河南產生過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一。第一個“肇牽牛車遠賈”的商人是殷人王亥,他被奉為商業鼻祖;第一個儒商子貢,是河南浚縣人,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第一個熱心公益事業而被後人稱為商聖的範蠡,是南陽人,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複國之後,悄然引退,把才能用於經商;第一個愛國商人是新鄭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了秦師入侵,以自己的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第一個由政府頒布的保護商人利益的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新鄭;以“城門之征”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征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商丘;第一個有戰略思路的商人為東周時期的洛陽人白圭;第一個商業理論家是今商丘人計然;最早的商家訴訟條例發生在春秋時的鄭國即今鄭州;第一個重商理論的倡導者為西漢洛陽人桑弘羊;唐代洛陽城內管理市場的“三市之長”是最早的“市長”。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時的汴京(今開封),當時人口達到員緣園 多萬,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對這一盛況的真實寫照。而歐洲最發達的城市倫敦當時隻有緣萬人。清代鞏義的康百萬家族,更是寫下了“富過十二代、曆經源園園年不敗”的商業神話。中原商業文化在中華文化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濃鬱的中原商業文化中,明清時期孕育出中國一個著名的以懷川商人為核心的商幫———豫商。

豫商,這個名字今天聽起來,似乎沒有浙商、粵商那麼顯赫。殊不知在豫商背後,是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澱。當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曆史上的中原大地———河南,就會發現,這塊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衝刷沉澱的豐饒土地,正是中國商人的第一故鄉,是中國商業的發祥地。在此孕育而生的豫商曾經叱吒風雲,在中華民族商業發展史上寫下過重筆濃彩。曆史上的豫商人物如璀璨繁星,在中國商業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與他們生長在這一塊中國商人的故鄉有無法割斷的曆史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