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仲父呂不韋搖 以商求富有遺篇(1 / 1)

不韋釣奇,委質子楚。華陽立嗣,邯鄲獻女。及封河南,乃號仲父。徙蜀懲謗,懸金作語。籌策既成,富貴斯取。

河南,還曾經誕生了秦始皇的“仲父”、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謀略家、商業學家———“情商”呂不韋。

呂不韋以販賣海鹽發家,最後生意雄霸天下。據記載,他除了經營齊國的鹽鐵,還經營巴蜀、楚國的木材,趙魏的糧食,並控製著趙國的糧食市場和田地。《史記》中說他“往來販賤賣貴,家累千金”,發了大財。

不僅在商業領域,呂不韋還對政治和文化領域產生過影響,他編寫的《呂氏春秋》,成為秦國統一天下、治理國家的寶典。

在中國古代,商人社會地位很低,被視為賤民,不但他本人做不了官,連他的子孫後代也不允許做官。然而,中國封建帝製的第一位宰相(當時叫相國)卻是一位商人。這位商人就是呂不韋。

呂不韋天稟異賦,早年曾經經商至鹹陽,拜在中國相術始祖許負的門下。春秋時期許負相麵之術乃是獨步天下第一人,呂不韋與之傾心相交,為許負廣置田產,厚贈豪宅金銀珠寶,還為其在洛陽添置別館,於是許負準其拜於門下學習相法。因此,呂不韋也深諳相麵之道。

公元前圓遠緣年,即秦昭王四十二年,呂不韋到趙國都城邯鄲做生意,遇見了作為趙國人質的秦公子異人。異人是秦國太子安國君的兒子,秦昭王的孫子。異人的生母夏姬不受寵愛,而安國君有圓園多個兒子,異人又排行居中,備受冷遇,被送往趙國當人質。身處異國,處境自然很危險,秦國又多次進攻趙國,所以,趙國對異人很冷淡,異人的生活極其拮據。呂不韋見而“憐之”,並以生意人的眼光看待異人,認為“此奇貨可居”,決定用金錢幫助異人謀取王位繼承人的資格。

為此,呂不韋回家和父親商議。他問父親:“耕田能獲幾倍利?”父親回答說:“能獲十倍利。”又問:“經營珠玉又能贏幾倍的利?”回答說:“能贏百倍的利。”再問:“幫助立一個一國之主,能贏幾倍利?”父親說:“能贏無數的利。”呂不韋因而得出結論:現在努力耕田,不見得能吃飽穿暖,而幫助立一個國君,得到的益處,則可以傳之後世,這種有大利可圖的好事,值得去做。從此,呂不韋棄商從政,由商界進入政界,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呂不韋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出身商人而成為政治家、思想家的一代奇人。他兩任相邦,積極推進統一全國的事業。“秦滅六國,蓋始於魏冉,而成於呂不韋、李斯。”這個評價是中肯的,是符合曆史事實的。秦始皇的統一中國與呂不韋的功業是有密切聯係的。雖然作為商人的呂不韋邁上政治舞台後,不免貪求利益和權勢,但他對秦的統一事業是有突出貢獻的,他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這些都說明,河南是出大商人的地方。正如餘秋雨先生所言,從王亥、薑子牙、管仲、弦高、子貢、呂不韋這些名留青史的著名商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古代豫商不僅坦然從商,而且以從商為豪,以經商為傲。正因為如此,古代豫商中的佼佼者不僅能夠馳騁於商場,而且可以縱橫於政壇、外交和文化等領域,成為叱吒風雲的曆史人物。

§§第二章 何處覓錢刀搖 求為洛陽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