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大小不欺客搖 貨真價實美名落(1 / 1)

五兩開船頭,長檣發新浦。懸知岸上人,遙振江中鼓。

在河南,我們常聽到老一輩人說:“南京到北京,沒有懷川精。”這裏所說的“精”,是精明能幹,精打細算,懂經營、會管理的意思。

清朝時,在山東的許多地方,也流傳過這麼一句話:“懷川精,懷川精,到了濟南府,一精也不精。”這裏的“不精”是指懷川人誠實經商,不會以次充好。也正是因為這“精”與“不精”,才為懷商贏得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滾滾財源。

“杏林春”藥店是禹州藥界中產品研製和宣傳的能手。該店自研自製的十幾種成藥,如銀花露、梨糖膏、清肺膏、益母膏以及丸散等,均有精美的包裝,並附有圖片,說明其功效、用量等。他們在宣傳上不惜重金,每出一種新產品後,用核桃木雕刻成特製的半圓形廣告牌,四周貼金並用大蓋銅釘鑲在臨街門麵的圓形木柱上,以供患者選購時用。

關於該藥店緣何叫“杏林春”,也有名堂。相傳三國時有個叫董奉的,隱居在廬山,替人義診,看病不收錢,但有個條件,重病人治愈後必須為他種植五株杏樹,病輕的種一株。長年累月下來,杏樹蔚然成林,就成了“杏林”。原意是用“杏林”指代良醫,稱頌醫術高明的詞語有“杏林春滿”、“譽滿杏林”等等。當然,病人就診後就要吃藥,所以許多中藥鋪用“杏林之光”來為自家店肆做廣告宣傳,也就順理成章了。

禹州杏林春藥店以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經營之道創立了門麵。在生意做大之後,他們在服務上下工夫。該店聘請名醫坐堂。凡來藥鋪就診的患者,杏林春藥店從診斷、開方、取藥到煎煮負責到底,除藥費外,其他一律免費服務。如果發現自家所開出的藥質量不合格或價格高於其他藥鋪,一律退藥退款。為了取信於民,兌現承諾,該藥店用特殊木料刻製了一方精美的處方圖案印模,上為“萬病回春”,右為“複診須帶原方”,左為“中華民國伊年伊月伊日”,中為兩種中藥圖形,空格處填寫藥名。複診時出示原方,既可享受優惠,又可確保藥到病除。這方製作藥方的印模,作為珍貴的曆史文物,現在仍然留存著。

如今,這個名號仍然在禹州藥界沿用,前人的經營之道想必會給後人一些有益的啟示吧!

同樣有特色的,還有一家稱為“同慎德”的藥行。員怨員遠年,同慎德藥行的經營進入鼎盛時期。在藥材購銷活動中,同慎德藥行始終把取信於賣客和買主放在首位。在藥材上市旺季,該行派出大量藥徒上街招攬腳力,為各地藥材買主安排食宿。他們甚至到城南圓園裏以外的酸棗樹楊、大槐樹趙等地招徠來自南召、魯山、葉縣、靈寶肩挑車推的遠方賣客,優價購進,立付現銀。對常駐行內和在藥材大會期間來自外地的藥商,如果對方有一定的信譽,無錢也可售給,但必須按規定的時間結賬。

“信用等級”的概念,今天聽來還很時髦,不想禹州的藥商早就超前的實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