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結義反壟斷搖 禹州藥市鼓聲喧(1 / 1)

海客乘天風,將船遠行役。譬如雲中鳥,一去無蹤跡。

一個成熟、繁榮的市場,必定建立在公平自由的市場法則之上。反過來講,在這樣的環境中,公平和自由也必然會成為商人們內心的訴求。

在禹州藥業的發展史上,藥商們麵對外來壓力,曾經多次奮起抗爭,捍衛自身權益,從而維護了禹州藥業的繁榮。

清同治年間立下的一通石碑,記錄了藥商們遇到的這樣一件煩心事:

禹州藥材大會,百有餘年,各處買賣客商運送貨物,需用大小車輛,均係自行雇覓,照時議價,無不平允,向無車行之設。且乾隆四十年間,經黃州尊嚴禁車行,有卷可查,並斷令在西關廟會場立有碑記,以示永遠,商等至今蒙福。乃正月間,忽有人在辛安隅開設公順隆號車行,四門招攬大小車輛,均歸伊行,高抬價值,多取行用,大有居奇之勢。以致外路車不敢來,本處車不能走,商等貨物難以運送,受累不淺,心實難甘。

藥商們當初之所以齊聚禹州,看中的就是這裏便捷的交通。但有人卻將從事運輸的車輛召集在一起,形成壟斷力量,並抬高運價,試圖牟取暴利。毫無疑問,能夠做這種事的人,一定頗有背景,尋常人奈何他不得。

針對這種情況,乾泰恒號、俊興成號等員圓 家商號鄭重向官方提出申請,要求永禁車行。在官方的幹預下,公順隆車行被取消,藥品轉運又恢複了以往的秩序。

清光緒年間,禹州知州王昌蔚強行向藥商“借錢”,攤派到城北三裏莊藥商劉文彩頭上的有圓園園園 貫。劉文彩據理力爭,不願繳納,竟被以“抗上”的罪名逮捕入獄。劉文彩不願屈服,遂被押往鄭州。在鄭州公堂之上,劉文彩怒砸鎖鐐,大聲呼叫:“你們沒有什麼可以使我認從的罪名,我的清白之身也不畏懼死亡。你們這些朝廷官員的職責是安撫黎民百姓,請不要使百姓蒙冤而辜負了國家。”

半年之後,官府將劉文彩釋放,並對其進行嘉獎。與此同時,盤剝藥商的王昌蔚被撤職。劉文彩的抗爭取得了勝利。劉文彩的呐喊,表達了禹州藥商渴望公平合理社會秩序的心聲!在那個時代,這一聲呐喊,無疑有著振聾發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