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實現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的實踐路徑----以省級開放大學建設為例(1 / 3)

四、實現電大向開放大學轉型的實踐路徑----以省級開放大學建設為例

1.組建開放大學的切入點:明確內涵與特征,厘定思路,趁勢而為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廣播電視大學暫行規定》,省級電大是省級人民政府舉辦的獨立麵向省域開展遠程教育的高等學校,在教學業務上接受中央電大指導,具有頒發專科畢業證書的權限。因此,省級開放大學的性質與職能要在充分考慮現行電大性質與職能的基礎上,根據《教育規劃綱要》有關指示精神,結合遠程高等教育的特點來確定。綜合認為,省級開放大學是按高等教育法的規定,由省級人民政府舉辦,以建設終身教育體係和學習型社會為已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並通過係統的優勢,多模式、多元化獨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開放型高等學校。省級開放大學建設總體目標是要成為區域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柱。

省級開放大學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4個方麵:(1)大學性。所謂的大學性,就是具備大學的基本屬性和條件,是開放大學最核心的屬性。省級開放大學是按高等教育法的規定,由省級人民政府舉辦地方性高校。一方麵,省級開放大學是一個獨立設置的辦學實體。係統辦學是開放大學的特色,但要充分明確省級開放大學的地方歸屬,不能因此取代其“獨立設置”,要“能夠自主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另一方麵,要有完整辦學自主權,也就是要有相應的學位授予權,能依據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賦予省級開放大學具體的職能和任務,獨立的“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開放性。所謂的開放性,就是無障礙學習,是開放大學最本質的屬性。首先,是教育對象的開放,“人人可學”,學習者不受年齡、職業、學習基礎等限製,人人享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其次,是學習過程的開放,“時時可學”,實現了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整合。最後,是學習方式或手段的開放,“處處可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取消了限製、排斥和特權,傳統的課堂學習不再是接授教育的唯一途徑,使教育真正進入社會家庭。(3)係統性。所謂的係統性,就是通過係統或網絡,實現教育資源整合與高度共享。省級開放大學係統是由省級開放大學、市地級開放教育學院和基層開放教育教學站(點)組成的開放教育教學、教學管理及學習支持服務係統組成。通過係統,搭建終身教育網絡平台,整合學習資源、三支隊伍(教師、科研、技術)及辦學設施等綜合優勢,為開放教育學習者提供課程資源、技術支持、學習指導及考試服務等。(4)媒體性。所謂的媒體性,就借助媒體進行開放學習。開放教育相對普通課堂麵授教學而言,是實時或非實時的個別化自主型教學。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等媒體構建新型教育環境,進行遠程開放教學是開放教育者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建設開放大學是全體電大人落實《綱要》關於“健全寬進嚴出的學習製度,辦好開放大學”重要部署的要求,是利用電大教育資源、發揮人才優勢、滿足全民終身學習需求的必然,也是世界遠程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結合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的通知》,部分電大已先走一步。如中央電大、廣東電大、江蘇電大、北京電大等通過申報的“組建開放大學,探索終身教育模式”等相關項目成為全國電大係統首批“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單位”。其餘省級電大怎麼辦,答案隻有一個,在明確性質與職能的基礎上,趁勢而為,迎頭趕上。

2.組建開放大學的關鍵:創新管理運行機製,強化內部約束,積極探索現代大學製度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設現代大學製度”是本次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的一項重要內容。電大麵對當前的大環境組建開放大學,理應作出積極主動的反應。當前,省級電大實行的是統籌規劃,省、市、縣三級分級辦學的管理體製,上級電大對下級電大教學業務進行指導,各級電大的人、財、物等都由相應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投入和管理。組建省級開放大學要在現行電大管理體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