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觀下,收益計量是通過比較資產、負債的變動來計量,即收益形成於資產價值的增加或負債價值的減少;而收入費用觀是直接根據收入和費用的差計量收益。例如,企業購買買入交易性金融資產時價值100萬元,三個月後,該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市值變為120萬元,則在資產負債觀下,會計將公允價值變動的20萬元確認為當期收益;而在收入費用觀下,由於該交易性金融資產並為實際出售,沒有實際收到差額20萬元,因此不確認收益。由此可見,相比較收入費用觀,資產負債觀更注重交易和事項的實質性。
2.資產負債觀更關注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有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
長久以來,利潤表在企業管理者心目中一直具有很高地位,考核企業管理層業績指標即利潤。然而,利潤實際上並不能全方麵反映企業的管理成效,它僅僅是對企業某個期間經營成果的反映,如果財務報表體係僅僅強調利潤表,容易導致企業目光短淺僅追求短期效益,進而發生操控利潤的現象。我國國內屢現上市公司財務醜聞,利用手段操控利潤就是最有利的證明。而從資產負債觀出發,通過比較資產與負債的變化,反映淨資產的增減變動,如果淨資產增加,則表明企業價值增加,即增加了股東財富,這與傳統利潤考核相比,有利於減少企業超前實現收益,使企業注重改善對資產負債的管理,優化資產和資本結構,將目光著眼於企業長期的可持續戰略發展。同時資產負債觀關注外圍經濟環境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在不侵蝕原投入資本的前提下計量企業收益,即資產負債觀不僅保證了實物資本的完整性,也維護了投資者的權益。
3.資產負債觀更有助於提供對決策分析的會計信息
資產負債觀立足於企業價值的反映,從投資者、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出發,為這些相關者提供及時的、有用的相關會計信息,增強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有助於利益相關者進行決策分析。可見,以資產負債觀為指導理念的會計準則體係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為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決策提供依據,也有利於實現“決策有用”這一會計目標。同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負債觀,更加強調權益,權益正是通過對資產、負債的公允計量來體現。
4.資產負債觀更符合當前的經濟環境
眾所周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升溫,企業競爭日益加劇,經濟活動不斷發生改變,新的經濟事物層出不窮,會計核算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複雜。在我國般隨之各種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原有的收入費用觀由於僅反映已實現的收益,已經不能夠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客觀的會計信息,換句話說,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已經不能保證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可見收入費用觀的局限性。然而,會計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業外部使用者,渴望從企業所反映的會計信息中提煉出對做出正確決策的有用信息,資產負債觀從資產出發反映收益的這一特點,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屬性,恰好保證的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5.資產負債觀符合國際會計協調的需要
如今,我國越來越多的公司積極加入到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這也就從客觀上要求我國的會計準則要和國際慣例接軌,反映的會計信息不僅在我國有用,在國際上也可讀。資產負債觀理念的形成促使了各國會計準則的相互協調、統一,使得會計準則體係融合成更係統、更嚴謹的整體。基於此背景,我國會計準則也使用資產負債觀這一理念,反映出我國會計準則同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當前,我國會計準則已通過了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認可。此舉對提升中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地位,促進加快我國經濟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為遵循不同國家、地區會計標準而進行會計調整的成本支出,對我國企業在海外發展提供了便利。
參考文獻:
[1]遲麗華.資產負債觀在新會計準則中的應用探析[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08
[2]蓋地,楊華.基於全麵收益理念的資產負債觀及其在我國會計準則中的體現[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8(3):26-30
[3]李靜.資產負債表觀下所得稅會計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
作者簡介:劉妍(1980- ),女,漢,河北隆堯人,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