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寧波工程學院5-5)(1 / 3)

【創業者簡介】

姓名:高劍峰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7年11月

籍貫:浙江寧波

專業: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

畢業高校:寧波工程學院(1984.9-1987.6)

創辦企業:“82生活網”(1999.12)

【創業故事】

畢業後的二十年,對我來說是一段伴隨著對事業、理想執著追求的重要人生旅程,一段充滿艱辛和坎坷的創業之路。

《流汗的鼠標》,2005年11月寧波電視台品味人生欄目為我做的專訪題目。

一、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1987-1995)

1987年8月,我從寧波高等專科學校電子工程係計算機應用軟件專業畢業。在學校任了最後一學年班長的我,帶著對象牙塔外世界懵懂的向往,謝絕了學校留校的挽留,到寧波市鄉鎮企業局計劃財務處報到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正值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期,這個時機的確也給了我很大的發展空間。局裏招我原本的目的隻是用計算機來進行統計、財務報表的彙總,以提高工作效率。當時國內整個鄉鎮企業管理係統計算機應用基本上是個空白,所有信息處理都是手工的。進入機關後,當時希望的很簡單,就是能幹本專業的工作並有所造詣。局裏對我這第一個大學生也格外支持,進局不久就安排我去購置了第一套電腦設備,並單獨配了一間小房間做機房。而我也沒讓領導失望,憑著年輕,充滿激情的日夜忘我工作,很快就讓這項原本空白的工作有聲有色的開展了起來。不久,局裏所有的月報表都開始用計算機進行彙總,並自動生成了統計分析表。到年底,每年都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的年報統計也開始人、機並用,第二年起逐步以機器統計代替了手工彙總。

在出色完成了基本工作任務後,我並沒有滿足和停留,機關裏的一些按部就班的習氣也並沒有改變自己的書生意氣。我總想著,自己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1989年,我主動向局裏提出了在全市鄉鎮企業係統推廣應用計算機信息管理,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工作思路。由於以前的踏實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此時寧波市局計算機應用工作已走在了全國鄉鎮企業係統的前列,農業部鄉鎮企業司、省鄉鎮企業局甚至都要來調我去北京、杭州工作,局領導自然也對我格外重視了,工作思路得到了支持。於是,我主持的《寧波市鄉鎮企業局信息管理係統(MIS)可行性分析》在市裏立項並通過專家評審,全麵的推廣工作開展起來了。很快,各縣(市、區)局均配置了電腦和應用人員,我也有了一支不成編的下屬隊伍。此時的我每天不知疲倦的快樂工作著,而隨著工作局麵的打開,視野也逐漸開闊,為下一步獨立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2年,正值機關興辦第三產業之風盛行,我在與農業部信息中心業務接觸中,雙方有了合作興辦電腦公司的意向。當時的立意是憑借自身優勢占領寧波5萬多家鄉鎮企業龐大的電腦產品市場,獲取利潤後再回饋鄉鎮企業計算機推廣應用事業。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我獨自開始了投資洽談和籌建公司等一係列從未做過的工作,而且居然很快就讓我做成了。1992年12月,由農業部信息中心批文成立的部屬國有寧波富通信息工程公司成立了,我也被任命為企業法定代表人、總經理,用實際到位的15萬元投資開始了一段新的創業之路。

公司成立後,自己的角色也變了,從機關事業幹部變成了企業經營者,權力大了壓力也大了。創業之初十分艱難,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都發生了。原先想象的龐大的鄉鎮企業電腦產品市場業務根本無法手到擒來,鄉鎮企業家們的精明,縣(市、區)局、鄉鎮工辦等管理機構內部的錯綜複雜關係都讓我這個初下海的小機關措手不及。但那時風華正茂的我根本不知道擔憂、害怕、退縮,路在腳下是靠自己走出來的,意氣風發的我帶著一支同樣意氣風發的年輕的隊伍,用誠懇的態度、優質的服務,用自行車(送貨)騎出了一條生路。開辟了公安、財稅等政府機關市場,很快打開了局麵。93年第一年,實現銷售319萬,利潤總額6.5萬,並開發了電話計費器等電子產品。94年更是創下了1530萬銷售、利潤總額11萬的佳績,創辦了寧波首個電腦商場,在甬城第一家引進了多媒體技術,公司成為當時寧波電腦行業的大公司之一。

1995年,公司電腦產品主業經營仍不錯,新開了一家獨資商社和一家合資公司,下設了兩個經營部,運行資金規模已達500萬元,員工50多人。鑒於電腦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率日益微薄的狀況,不甘於現狀的我又開始考慮企業新的發展和擴張了。當時公司一個產品部經理從奉化介紹引進了幾個高科技機電產品,如廢油再生機、海水淡化器、衝床紅外線保護器等。在經過簡單分析並向局裏彙報後,我就決定上馬這些產品。收購了局直屬的一個中外合資自動化儀表公司來從事這些產品的開發、生產,從國有企業挖人來擔任技術廠長,向銀行貸款100萬元作為運行資金,租賃了1700平方的標準廠房並豎起了富通自動化的巨大廠牌,在中國機電報上打出了大幅廣告並接到了全國各地40多個訂貨電話。如此等等,一切都在我的躊躇滿誌、揮斥方遒中進行著。但沒想到就是這個轉型決定接下來讓企業萬劫不複了,我也由此悲愴地合上了第一段創業史剛剛展開的帷幕。

二、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1996-1997)

1996年,政府機關辦的三產開始緊縮,當時局下麵有30多個直屬企業,此時紛紛出現虧損。我的公司也麵臨轉製與機關脫鉤的壓力,這意味著原先憑借機關牌子獲得的融資渠道等優勢都將喪失。產品開發生產,由於自身沒有生產型企業經營管理經驗,一切都毫無頭緒。意向不到的資金缺口卻出現了,產品開發成了資金投入無底洞。而產品市場一塊卻因為當時國有大企業紛紛滑坡的大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公司開發生產的機電產品主要銷售對象是國內的一些大型國有工礦企業,如鋼鐵廠、齒輪廠、礦山、油田等,此時這些企業自身連工資也發不出,對我們的產品都變成了要貨而沒錢付款,已銷售的部分設備貨款也無法討回。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95年下半年開始,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動化儀表公司上,基本上都在外麵出差,對公司原來的電腦產品銷售一攤基本上放手未管。雖然業務量沒有大的下降,但公司內部財務監管失控了,出現了個別部門負責人挪用貨款去承包經營小飯店甚至貪汙等嚴重情況,使得企業已經嚴峻的形勢更加雪上加霜。大環境出問題、內部管理出問題、資金出問題、市場出問題,企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從96年下半年開始,我就不得不去麵對殘局收拾殘局了。96年10月份,企業進行了轉製,由員工集資辦了寧波富辰電子工程有限公司,把原來的電腦業務轉到了新公司。但由於我的精力主要仍在處理老公司遺留問題上,沒精力做電腦業務,很快集資的員工就退出了,新企業經營麵臨停頓狀態。由於原來辦的公司是國有企業,資產流失是必須清查的,96年底,公司內部查帳也進入了司法程序。至97年上半年,我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是在配合司法部門進行調查,直至最後結案。此時資金問題也同時起了烽火,銀行貸款還不了,我打了平生第一場官司,初次嚐到了債務纏身的味道。而產品經營這一塊的貨款追討、庫存處理、遺留問題解決等更是讓我脫不了身,甚至把剛剛退休的父母也拉了進來幫我墊錢做產品的第二次開發。那段日子,折戟沉沙的感覺讓我終身難忘。好多次,我一個人躺在空蕩蕩的廠區中一個小值班室裏,盯著爬滿了小蚊子的屋頂無助的冥思苦想,下麵該怎麼辦?

1997年底,我作了最後一次努力。10月25日出發,帶著重新梳理市場和催討貨款兩個目的,青島(鋼鐵總公司)——東營(勝利油田)——青島——北京——大同(齒輪廠)——呼和浩特——齊齊哈爾——莫力達瓦——哈爾濱——大慶(油田)——大連——盤錦(遼河油田)——大連——煙台——上海,進行了我這一生最長的45天旅程。背負著沉重壓力,在山西大同度過了我的30周歲生日。在東北寒冷的冬天,狂風暴雪下,穿著單薄的衣衫在盤錦的馬路上躑躅。直至12月初,隨著局裏一個催我回來處理遺留問題的電話,我結束了這段旅程,也宣告了自己第一次創業的結束。

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98-2000)

回到寧波後,老公司的事情基本處理完了,我甚至還背負了一些老幹部集資款之類非個人的債務。接下來的日子我一直在思索,下麵該怎麼辦?麵前有三條路,一是承認自己下海嗆水了,仍舊上岸回機關事業單位去工作,那裏還保留著我的編製。二是離開寧波,象史玉柱那樣暫時在人間“蒸發”,去外地創業,成功後再衣錦還鄉。三是勇敢的麵對現實,繼續自己的老本行,哪裏跌倒哪裏爬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還是選擇了留下來東山再起,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1998年初,從一無所有開始,我用富辰公司的執照重新做起了電腦硬件銷售業務。憑借以前的服務口碑和信譽,在一些政府機關老客戶的幫助下,一年下來,年銷售額又達數百萬元,員工也有十幾個了,業務也趨穩步上升態勢,企業慢慢恢複了生機。

1999年初,一個消息傳來又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了。從5月份開始,所有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的電腦設備采購一律要實行政府招標了。而此時我的企業雖然在恢複元氣了,但經過前幾年的挫折,與其他大的電腦公司實力差距已非常大了,要參與這個招標競爭無異是拿雞蛋去碰石頭。而自己目前主要的客戶群體還是政府機關部門,這樣必須要給自己找到一個新的生存空間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分析,我發現10萬元以下的中小型軟件開發在寧波是一個空白,形成了一個市場空檔。於是我決定開拓這個市場,為企業找到一線生機。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從聘用兼職人才到招募專職軟件工程師,我逐漸建立起了一支從事網站、管理係統軟件開發的隊伍。仍舊立足於原來的客戶群體,做軟件開發業務我贏了。從99年6月份開始到2000年,公司已獨家承接完成了寧波市公安局、寧波市財稅局及下屬各縣(市、區)局絕大部分的內外網網站開發任務,富辰公司在寧波公安、財稅係統裏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此時企業運行也已十分穩健,每月有3至5萬毛利收入,1至2萬利潤,從老公司額外背負來的一些債務也逐步歸還了。

1999年底軟件業務起步後,我又在思考一個問題。目前寧波的大部分電腦公司都在擠政府采購的獨木橋了,都沒有看到這個市場競爭的激烈性。有的公司看到了,但鑒於企業大了轉行調頭比較困難,所以都抱著看看的心態在等待,這樣我們才獲得了做現在這些軟件開發業務的時空。而一旦他們覺醒了,就會回頭來爭奪這個市場,我們就又會麵臨嚴峻的壓力(這一點不幸讓我想對了,2001年就有一家電腦公司一下子從我手裏搶走了兩個區公安分局的軟件開發業務訂單)。於是我想尋找並進入一個相對長久的有前途且本地競爭對手較少的行業,先入為主,搶占領域製高點,為將來企業和自己事業的發展留一個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