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十大建設”的啟示和思考(1 / 2)

台灣“十大建設”的啟示和思考

地方經濟

作者:潘誌

摘要:台灣十大建設在其經濟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在十大建設過程中,既有經驗,又有教訓,值得研究和思考。

關鍵詞:台灣;十大建設;經濟轉型

中圖分類號:F127.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03-000-02

十大建設是台灣當局在20世紀70年代所開展的十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這一係列工程不但直接推動當時台灣經濟發展,而且影響深遠,其建設成果一直被台灣民眾享用。十大建設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台灣從輕工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外向經濟轉向重化工業主導的經濟過程中,直接推動台灣經濟脫胎換骨,向上發展。研究台灣經濟轉型發展,就不能不考察研究十大建設。

一、十大建設的曆史背景

國民黨當局在台灣穩住陣腳後,著手大力發展台灣經濟。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台灣當局著力推行以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培育發展出口導向的輕工業,尤其是紡織業等,通過出口創彙帶動生產加工發展。20世紀60年代,台灣輕工業發展迅速,然而重工業則相對滯後。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台灣道路、港埠、機場、發電廠等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日益凸顯。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全球經濟不景氣,高度依賴外部經濟貿易環境的台灣經濟受到很大影響,迫切需要轉型升級。十大建設因此應運而生。

當時主持台灣經濟工作的蔣經國本人早年留學蘇聯,對計劃經濟有直觀的感知和體驗。蔣經國認為台灣作為發展中經濟體,不能簡單地靠自由放任原始積累,而是應該讓當局在經濟轉型發展中扮演主導性角色。當局應該切實規劃經濟發展方向。因此,蔣經國在進行重大經濟戰略決策時,便使用了十大建設這個具有鮮明計劃經濟色彩的術語。

然而,十大建設的項目上馬同時存在巨大投資風險。台灣人均收入水平尚較低,而當時台灣外部環境惡化:1973年石油危機後世界經濟低迷,況且台灣當局在國際上趨於孤立,建設經費籌集風險較高。同時,十大建設還遭到國民黨內很多人的反對,比如當時的台灣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一度就對十大建設有不同意見。為此,蔣經國做了很多解釋說服工作,很多時候甚至力排眾議,直接強行拍板上馬。

二、十大建設的主要內容

十大建設中,有六項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公路、鐵路、機場和港口,從而構建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三項是重工業建設,涉及造船、鋼鐵和石油化工,直接推動台灣工業結構的重化工業化進程,提升台灣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還有一項為能源項目建設,即核電廠,並且由於當時石油危機敲響警鍾,十大建設當中有兩項都與能源轉型密切聯係,包括鐵路電氣化和核電廠。具體來看:

1.南北高速公路:北起基隆,南至高雄,其中有支線連接桃園國際機場,全長373公裏,1971年8月開工, 1978年10月全線正式通車。

2.鐵路電氣化:隨著台灣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台灣鐵路車種和車次已經越來越難以跟上需求,為此,台灣當局計劃將北起基隆,南至高雄的西部縱貫幹線全部電氣化,到1979年7月,相應幹線上的蒸汽與柴油火車已經紛紛被電力火車取代,這同時也屬於節能減排的能源轉型領域內的工作。

3.北回鐵路:顧名思義,就是在台灣島北部的將東部鐵路幹線與西部接軌,從而形成回路,1980年2月全線通車,形成環島鐵路網,從而方便各地物流靈活發展,並促進旅遊觀光產業。為此,台灣當局遷移花蓮車站,興建單線新線連接花蓮新車站和宜蘭線南聖湖車站(今蘇澳新站)。

4.桃園國際機場:隨著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原有的台北鬆山機場因為流量飽和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台灣航空交通的發展要求。為此,台灣當局在距台北市西南方約40公裏的桃園縣大園鄉(今桃園市大園區)投資興建新國際機場,占地1,223公頃,1979年2月正式啟用,從而直接推動國際客流量的增加,並助推台灣文化觀光產業發展。

5.台中港:台中位於台灣島西的中部,由於當時沒有國際港口,使其在相對發達的島西經濟帶中成為“塌陷地帶”,不利於台灣島中西部乃至整個台灣島西經濟帶的整體發展格局。為此,台灣當局延續日治時期之新高港計劃,於1983年6月完成港口建設初期工程,從而更加方便台灣中西部地區出口加工貿易和交通物流的發展。

6.蘇澳港:相對台灣島西部,台灣島東部地區經濟比較落後,缺乏國際港口。因此,台灣當局在推動台中港口建設同時,在東部地區也投資擴建港口,使原本的小型港口具備國際港口功能,同樣於1983年6月完工,從而方便東部地區對外經濟貿易,進而促進東部相對落後地區的開發建設。

7.大造船廠:為了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台灣當局在高雄市小港區的臨海工業區內於1975年建成十大建設中第一個完成的重要建設:高雄造船廠,不但可以承建包括美商44.5萬噸級超級油輪,還可以製造優良遊艇,創造台灣造船奇跡,並助推航運和貿易等關聯產業發展。此外,台灣當局還在台灣北部的基隆發展造船業,與高雄形成南北掎角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