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沒有相當的中華文化素養是寫不出來的。而“失語”雲雲,又是現代
西詞中譯,為時髦詞,這類不拘一格首次用於傳統詩詞中的詞語還多有,
如“臭美”、“大款”、“簽單”、“雙規”……確實是融古今於一爐。
周先生的《將進茶》亦屬絕唱:“……紫砂壺內天地寬,綠玉鬥非君
家有。(綠玉鬥典出自《紅樓夢》,為妙玉給寶玉用的茶具)佳境恰如初吻
餘,清香定在二開後。遙想坡仙漫思茶,渴來得句趣味佳。……我生自是
草木人,古稱開門七件事。諸公休恃無盡藏,珍重青山共綠水。”
複曰:世事總無常,吾人須識趣。空持煩與惱,不如吃茶去。
這裏有一種平常心,寫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詩中出現了趣味,出現
不會吟詩也會吟
了善良,出現了生機,出現了至樂至工至和,在充滿戾氣的現代世界上,
這實在是難得的和諧之音。
作者寫鄧小平的竹枝詞,也非常平常平和平實:
“西去劍門欲雨時,路逢野老意依依”,說的是鄧小平一九五八年視察
劍閣時與老農路遇談話。“會抓老鼠即為高,不管白貓同黑貓。思到驪黃
牝牡外,古來唯有九方皋。”這裏作者別具匠心地以白貓黑貓論與伯樂薦
九方皋相馬的故事相比,九方皋隻注重是不是千裏馬,而不注意馬的毛色
與性別,代表的是一種戰略眼光,寬容眼光,是一種大氣。 “半邊容我與
君走,尚與路人留半邊”這兩句說的是小平不讚成為了安全原因而封山。
“休將莊稼種上天,退耕還草與青山……”則是講他的提倡綠化與注意環
境。這些都極上口、民間,符合竹枝詞的特色。
嗚呼,何今日喜寫傳統詩詞之人之多也?固是生活安定,壽命延長,中
華文化弘揚高唱之佳兆也。其中不乏佳篇,也時見陳詞濫調、畫虎成犬、無
病呻吟、裝腔作勢之作多多。如今有此欣托居之歌詩,讀之頗覺暢快。
周先生對自己的舊詩是認真的,也是自有見解的。他說: “……某也
慚太白之豪情,愧少陵之物與,偷香山之格律,接眉山之興會。 (自視頗
高,王注,下同)拈管城之舊錐,作浮世之新繪。(好一個浮世新繪!)拓
寬題材,趨生命意。(這是中華傳統詩詞能否再存活下去的關鍵)……酌
用興比,略關美刺。 (詩道詩教,源遠流長)……近體謹嚴,貴乎暢達;
歌行恣肆,忌在滑易。詼諧之極,或出莊嚴之態;陽剛為本,映帶嫵媚之
姿。(故曰通人也,解人也,明白人也)詩有贈答,不為應景; (孰能免
俗?至人詩人則俗猶不俗)餐到韭裖,敢墮惡趣!(知白守黑,知直守曲,
歇斯底裏地痛罵俗人易,以大光明菩薩心腸幫助推動俗人高尚化文明化雅
馴化難,化雅為俗或為罪過,化俗為雅,實乃功德)平仄稍嚴,欲存唱歎
之音;韻對從寬,不失蕭閑之致。”
難得有這樣一部奇書,值得一讀一吟一粲。讀周嘯天之詩詞,人生快
事也。能不能再往深邃裏走,此乃後話。
(原載《文彙報》2006 年5 月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