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內容和模式
(一)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內容
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對構成教學質量的(輸入、過程、輸出)三個基本要素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性的監控與評估,其基本內容主要體現在:教學條件的監控與評估、教學管理水平的監控與評估、教師教學水平的監控與評估、學生學習質量的監控與評估等。
全過程是指高校教育質量貫穿於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即從市場調研、專業設置開始,直到畢業教育、就業指導全過程。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每個環節都影響著教學質量的形成。
全方位是指教學質量不僅取決於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質量,還取決於與人才培養質量有關的其他質量因素,如學生管理、第二課堂、社會調查、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精神和校園文化的形成等。高校作為一個係統,各個部門、各個單位都應直接或間接地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總目標而工作。
全員性是指全體教職員工都參與教學質量管理。二級學院每一個係部、科室、員工的工作質量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以學校製定的各種類型人才培養質量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各環節,直到每個人。建立各種規範標準,在全院範圍內形成重視教學質量、重視教學過程、善於抓住教學關鍵、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教學質量問題的良好氛圍。
(二)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的模式
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評估方法一般可分為兩種模式,即外部控製法與自我管理法。
1.外部控製模式。這種方法強調結構係統的功能,把學校看成是“消極的執行工具”,強調權威機構(如教育行政部門)或外部機構的外部控製與嚴密監督。因此,教學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大量的投入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嚴密監督、評估與幹預。由於這種方法不能完全激發學校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所以對提高教育質量產生的持續影響力並不顯著。
2.自我管理模式。這是隨著高等學校管理體製改革而出現的一種新方法,強調靈活性,為提高教學質量的自我創新與自我發展,把學校看作是“自我管理的係統”,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可以通過學校發展規劃、人員培訓以及自我評估等來實現。
(三)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係的係統組成
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係應分成三個子係統,即教學管理係統、教學監督係統、教學谘詢與評估係統。這三個係統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係,具備了科學、係統、可操作性強的特點,且各子係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
1.教學管理係統。教學管理係統由二級學院院長辦公會議、主管副校長、教務辦和學院各專業係組成。院長辦公會議負責學院重大教學決策,主管教學副校長負責教學的日常決策,教務辦代表學院全麵負責教學管理,學院是教學實體,具體組織落實和執行學校的教學任務,學院所屬係(部)負責教師管理與指導。
2.教學監督係統。教學監督係統主要由校、院兩級教學督導製度、幹部聽課製度、學生信息員製度、教學檢查製度組成。校院教學督導委員會強化校院教學管理工作的調控職能,保證有關教學管理規章製度的貫徹執行。幹部聽課和學生信息員從學校的管理層麵和教育層麵不斷向學校決策者提供影響教學質量的信息。教學監督係統應當具有層次性。
3.教學谘詢與評估係統。教學谘詢與評估係統主要由校、院兩級教學委員會或專家組成,負責對學校(學院)的教學工作進行審議、評議和谘詢。一般包括教師教學工作評估、專業評估、課程評估、學生評估、學院評估。通過這些評估收集教學運行過程中的各類信息,為學校和學院的教學管理與決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