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北美的研究生教育及其對我們的啟示(2 / 2)

從學術論文的寫作規範來看,我國研究生大體有以下六個方麵的問題:一曰抄襲嚴重,二曰論證不嚴,三曰“引用”失範,四曰“事”“論”不分,五曰表達太差,六曰濫發論文。那麼可否向我們所引入研究生教育的西方高等教育發達國家借鑒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呢?

從近年來暴露的一些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中的問題看,我們的部分研究生直到畢業時都不知道怎樣寫論文,不懂何謂學術規範,還說“從來沒有人提起過,也沒有誰要求過”。比如,有的曆史學研究生甚至不問曆史資料(即原史料)與曆史學資料(即同行論著)的區別,弄不清引用資料與抄襲他人成果(包括資料挖掘成果)之間的分水嶺究竟何在,動輒犯規也就在所難免。當有人善意地指出其缺陷時,學生與導師還誤以為批評者隻是有意找茬子,是與誰過不去,把事與人混為一談。

嚴格地說,剽竊(plagiarism)行為不屬治學中的學術規範範疇,而是做人的根本問題,事關學術倫理與職業道德的問題。不過,如果有的研究生事先的確不曾獲得關於學術規範的教育,既沒有聽說過什麼學術規範,連導師也沒交代過,那麼,他的抄襲是無意中所觸犯,屬於“過失”行為,而不是故意犯規,在這種情況下,導師的責任是不可回避的。

筆者還特別提議:由教育部或有誌之士牽頭,參照北美的Turnitin網站的成功經驗,建立一個具有檢測與監控功能的中文網站,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加強對研究生的作業、學年論文與學位論文乃至學界成果的技術檢測,切實倡導學術規範,杜絕剽竊行為。

Turnitin創辦於1996年,最初是由加州(伯克利)大學一群研究者開發的一係列電腦程序,旨在監視為數眾多的本科班學生對研究論文的傳抄,是全球第一個旨在檢測剽竊行為的互聯網服務提供者。Turnitin是turn-it-in的聯寫,意為“交上來”。該網站向全世界宣告:“互聯網已經使抄襲剽竊變得越來越容易了,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下載與拷貝無法追尋到出處的網上信息的便捷,已經導致借助於數字化技術的剽竊之風的蔓延。我們的杜絕剽竊係統可以幫助你很容易地識別出哪些學生交了非原創性的作業,這也是防止剽竊發生的一個強有力屏障。杜絕剽竊係統的核心是我們的個性化原創報告,其中包括任何潛在的剽竊的廣泛紀錄。任何被我們的係統發現的非原創性的文本內容將在各行下麵劃線標識、著色並鏈接到其抄襲的源文本。我們將通過三個數據庫的內容來檢測交上來的作品:1)公眾可以查到的互聯網上的所有存檔的文件(超過45億頁,每天更新4000萬頁);2)成百萬的已經出版的作品,包括商業數據庫,期刊摘要等,還有上萬本電子書籍;3)成百萬篇學生交到我們的網站的論文。”

該網站對剽竊(plagiarism)行為還有如下清晰的界定:1)把別人的作品當成自己的交上來;2)拷貝別人的句子或觀點,卻沒有說明;3)在引用的話上沒有打引號;4)對於所引材料的來源提供了錯誤的信息;5)拷貝原文的結構,改動了其中的字詞,卻沒有說明;6)如果大量拷貝其他人的句子和觀點構成文章的大部分內容,那麼,無論有沒有說明,都被視作剽竊。

據稱,該網站目前已阻止了世界範圍內將近600萬的學生和教育者的剽竊行為,在使用的高峰期,每天可以收到2萬篇論文,現在已有51個國家都在使用這個網站,有2500個研究機構或大學在該網站注冊。Turnitin網站的出色表現,為人類增添了一個“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成功範例。

筆者以為,倘若創建一個類似的中文網站,可望協助學界確立學術規範,減輕導師與學術評價係統的檢索負擔,為查處作業剽竊、論文剽竊提供堅實而可靠的技術支持,讓它成為每一個學術從業者“他律”的監督者與執行者,成為學術公器的檢察官與法官。

三、結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校不久前獲得了碩士學位授予權,這是對我校本科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的肯定,標誌著我校教育水平的巨大飛躍,今年,我校即將迎來第一屆研究生的入學,因此未雨綢繆,及早對這些問題有所了解和防範,並積極借鑒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將使我校的研究生教育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