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叼著肉的烏鴉(1 / 1)

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聽到這樣的故事:

烏鴉叼著肉站在樹枝上,樹下的狐狸非常想吃烏鴉嘴裏的肉。

狐狸說:“烏鴉先生,您好!”烏鴉看了它一眼,沒有說話。

狐狸轉了轉眼珠:“您的孩子們好嗎,它們真可愛呀!”烏鴉點了點頭,還是沒有說話。

狐狸深情地說:“您的羽毛好漂亮,您的聲音一定也非常動聽,我能聽您唱一曲嗎?”

烏鴉“哇”地一張嘴,肉掉進了狐狸的嘴裏。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說,烏鴉是喜歡聽奉承話,才上了狐狸的當。

父母這樣教育我們,我們也這樣教育孩子。

可曾想過,烏鴉張口,並不是自認為有一副好嗓子,而是要反駁狐狸說的謊話。

可曾想過,烏鴉隻是想維護自己踏實的形象,它不想別人說它不自量力,認不清自己。

隻是結果,沒有人相信它張嘴是為了辯駁,倒落了個愛聽奉承話的名聲,且一背就是幾千年。

當時,烏鴉不開口,就不會有人說它了吧。

豈會沒人說,默認也是認。

會是自以為是,也許還得加上禮節疏失。

其實,烏鴉如果不開口,隻是為了嘴中的那塊肉而已。

無論是張嘴,還是不張嘴,都是自我防護與保護罷了。

偏偏,眾人過多地苛責於它,怎麼做都是錯。

欲毀其名聲,何在乎其實質。

“莫須有”這樣的罪名並不是嶽飛的專享。

況又三人傳實,經過無數雙耳朵,無數張嘴,假的也變成了真的。

數年、數百年、數千年後,誰又辨得清對與錯。

可憐的烏鴉,或許是形貌有虧,或許是特立獨行,招人厭惡,百事不行。

久久地掙紮,難以得脫。

人心難計,畢竟隔了層肚皮。

這薄薄的一層,就阻了萬水千山。

無論怎樣努力,總是猜忌和妒忌充斥。

恐怕是自我保護嚴實之過吧,一個不相信別人的人又如何使得他人真誠。

所謂:“不信任別人,苦的是自己”。

所謂:“六道往返愛為基,三界輪回真為本”。

所謂:“一切衝突,皆是欲望,心如止水,則萬般都是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