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編:隱藏之謎
靡萍九衢,枲華安居?
一蛇吞象,闕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壽何所止?
—— 屈原《天問》
萍草蔓延梗莖盤錯,枲麻長在哪兒開花?
一條長蛇吞下了大象,它的身子會有多大?
黑水之地和交趾之民,還有三危地都在哪裏?
據說延年益壽長生不死,那生命何時才能終止?
長蛇吞象,是個古老的成語,典源就出自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天問》詩裏。而“巴蛇吞象”這個眾所周知的成語,表明了是與古代的巴蜀有關。詩裏所說的“黑水”“交趾”“三危”,都是古代中國西部的地名。黑水,不是現在所泛指東北的“白山黑水”,而是古代川西高原上的岷江支流(《山海經·海內經》雲:“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交趾,即今越南北部,漢代為交趾郡。三危,即甘肅、陝西交界處的鳥鼠山,也即西漢水的發源地。這些地方,其實都與古代蜀人先民活動有關。它們位於楚國的西部和南部,都有著奇詭的傳說和故事,所以屈原會對它們產生極大的興趣。
不過,2000多年前的詩人屈原,想象力如此豐富,猶如天馬行空,恣肆不拘,卻也不會料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他的疑問,竟然會與四川廣漢三星堆文明的謎題暗合,而且在其文物中尋找到一些謎蹤。
一 祭祀坑之謎
1986年,三星堆遺址相繼發現了兩個器物坑,即一號坑、二號坑。發掘者陳顯丹、陳德安在發掘報告中正式將兩個坑命名為“祭祀坑”。
祭祀,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大事。“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國家頭等大事,儀式自然會是精彩紛呈,而那些為祭儀所準備的精美華麗的器物,幸而留存,我們後人才能有幸目睹。
考古學家發現,器物分為兩個坑來埋葬,而不是用一個坑來搞定,說明兩個坑是分別挖成的,是為了兩次儀式所需而完成的。
這也就能解釋為何兩個坑中器物的時代相當,但兩個坑的挖掘年代稍有區別,即二號坑的年代稍晚的原因。
如果是這樣,就引出了如下一係列的疑問來。為便於敘述,還是按照發掘者的編號依次進行。
第21謎
為什麼一號坑埋藏器物要按一定的順序?
根據考古學家的判斷,一號坑的器物疊壓情況是按一定次序放置的:首先是投放玉石器,然後投放金杖、銅人頭像、銅人麵像、銅罍、銅尊等大型銅器,再倒入燒骨渣,最後放置陶盞、陶器座、銅戈等器物。這樣投放器物,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含義?
第22謎
金器、青銅器等珍貴物品為什麼會被棄置?
金杖、銅人頭像、銅人麵像、銅罍、銅尊等大型銅器都是當時的珍貴之物,是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才能獲得的。為什麼在祭祀時要拋棄它們在坑裏?難道是它們討人嫌,才棄之如敝履?
第23謎
為什麼要將器物打爛後才埋藏?
不喜歡金杖、銅人頭像、銅人麵像、銅罍、銅尊等大型銅器也就罷了,將它們埋藏就是了。但在埋藏時,為什麼還要將它們砸爛才埋藏?難道祭祀者與它們有著深仇大恨?或者說它們都是具有某種魔力的器物,需要打破才能消除它們的魔力?
第24謎
為什麼要在坑裏“燔燎”?
坑內的玉石銅器等器物大多殘破變形,除一部分是填土夯打擠壓所致外,其他可能是在“燔燎”的過程中焚燒毀壞。坑裏的骨渣大多泛白,少數呈藍黑色,說明是被火燒過;古人祭祀山川等自然神時,要將所獻犧牲的骨頭用火燒,稱之為“燔燎”。這在古籍《說文》《爾雅》中都有記載。
問題是,要“燔燎”祭祀山川,為什麼要有意將這些還未燃盡的骨頭傾倒在坑裏,讓其再對已經丟棄在坑中的玉石和銅器進行傷害呢?
第25謎
為什麼不用火燒毀的方式來處理埋藏器物?
如果祭祀目的是毀壞器物並丟棄,以達到祭祀所需要的效果,為什麼不省點事,幹脆一把火將要埋藏的器物用火焚毀即可,何必要勞神費力地又砸又烘烤地去對待這些器物?
二號坑
距離一號坑東南30米的位置,就是二號坑。出土清理時,坑內遺物共有三層:
下層堆積,主要為大量草木灰燼,炭屑、小型青銅器件、青銅獸麵、青銅樹枝、玉石器及大量海貝等;
中層堆積,主要為大件的青銅器件,如大型立人像、車形器、大型人麵像、人頭像、樹幹、樹座、銅尊、銅罍等;
上層堆積,主要為60餘枚大象牙,縱橫交錯地疊壓在一起。
坑內遺物,考古學家判斷投放順序是,先是下層器物,繼之是投入大立人銅像和大型青銅容器、銅頭像、銅麵具、青銅樹幹、青銅樹座,最後是象牙。
同樣,有關二號坑,也有不少的謎團。
第26謎
為什麼在第一次祭祀時,要特意留下
一部分器物以待下次祭祀時使用?
第二次祭祀,應該在時間上距第一次祭祀不久,即毀棄的青銅器與一號坑的青銅器在年代上是差不多的。隻是埋藏的時間上稍為晚一些。問題是,當時為什麼要特意留下一部分青銅器等待第二次祭祀時毀棄呢?
第27謎
埋藏的器物按順序、有目的地放置
在坑裏,是出於什麼考慮?
尊、彝、罍等青銅容器棄置在坑的東南和東北兩角,青銅獸麵棄置於坑的西北角,與大量的海貝放在一起,青銅人頭像和青銅人麵像棄置於坑的四周,這樣放置,有什麼用意?
第28謎
青銅大立人的埋藏方向與坑的方位相一致,
兩者有什麼聯係?
坑中的青銅器和青銅頭像都經過了毀壞和焚燒。青銅大立人像甚至由腰部折成了兩段,上半身在坑的中部,下半身在坑的西北部,正好與坑的東北向相一致。這種埋藏方法,有什麼含義呢?
第29謎
青銅器外表塗上朱色,目的何在?
青銅容器的外表大多塗有朱色,器內裝有海貝、玉石器等。在實用器物上塗上朱色,是為了美觀?還是為了辟邪?
第30謎
有意識地將埋藏物毀壞並將其部件遠隔,
是害怕它們會複原嗎?
坑內發現同一件遺物碎成數塊,但卻被人有意識地分布於坑內的不同位置,這些遺物有玉石器、青銅器等。考古學家推測,是在入坑前人們舉行某種儀式時有意損壞的。當時的人們為什麼要盡量將有意損壞的器物分隔開來?是害怕它們複原嗎?
第31謎
象牙是產自本地大象嗎?
為什麼要將它們丟棄在坑裏?
大量珍貴象牙被拋棄在坑裏,這是否意味著統治者不認可大象牙的價值?難道大象是產自本地,來源多多,所以不被珍視?或者是當時的無奈之舉,丟棄象牙,可以“舍財免災”?
第32謎
為什麼大量海貝被棄置?
坑內埋有大量的海貝。要知道,海貝來自於遙遠的印度洋,是從古老的“南方絲綢之路”傳來的,在很長時期內,一直都是作為錢幣之物來進行貨幣交換的。對於這些珍貴的錢幣,為什麼輕易就丟棄了呢?難道以後就不需要這些海貝了嗎?
二 青銅器之謎
青銅器是三星堆文明中的大宗器物,種類繁多,造型奇特,最有視覺衝擊力。所以也是三星堆青銅文化最有看點的器物,有關的謎也最多。
請稍微按捺一下好奇心,讓我先稍稍介紹一下三星堆青銅器的簡單情況。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基本出自兩個器物坑,即發掘報告中提到的“一號祭祀坑”“二號祭祀坑”。共出有900多件,分為六大類:第一類為人物,大小不一,從幾厘米到262厘米;分為站姿、跪姿和跽坐。第二類為動植物,有高達400厘米的神樹,也有僅幾厘米的奇異動物造型。第三類為容器,有不同形式的尊、罍、彝等禮器。第四類為地方兵器和相應的青銅掛飾。第五類為眼形器,有圓眼形、三角形、棱形;有單件,也有組合件。第六類為銅瑗,分為方孔銅瑗和圓孔銅瑗。
這些青銅器,其造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既充滿濃鬱的生活氣息,又飽含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好了,現在可以來接著探謎了。
第33謎
他是一位將軍嗎?
小立人像(K2②:392-2),雖然已經殘了,沒有了頭顱,但他的神態卻是站立著的,有一股凜然威風之氣。他雙臂粗大結實,似有萬鈞之力;兩腿粗壯有力,穩如磐石;虎背蜂腰的倒三角體形,無不充溢著力量之美。
他身著厚重的鎧甲,雙手握著什麼(有人認為是玉璋),也許是握著領兵的兵符(令牌)?他的身份是將軍呢,還是一位古蜀國的軍事首領?
第34謎
他是一位旗手嗎?
小立人像(K2③:296-1),雖然頭腳均殘,但著裝卻相當華麗,而且身姿也很特別。他雙手斜舉,似握著什麼。從他的姿勢看,是手握大象牙還是手握儀仗標杆?或許,他就是古蜀國軍隊的旗手?
第35謎
他是一個小巫師嗎?
小跪坐人像(K2③:296-3),他頭上是盤著編好的頭發,雙手捧著什麼。根據他與持璋小跪人(K2③:325)的著裝和跪姿情形相似來看,他也應該是手持玉璋。玉璋是一種祭祀山川自然的祭器,手握玉璋的人,應該是與祭祀有關的。那麼,他是一個跟隨著大巫師聽從使喚的小巫師嗎?
第36謎
他是一位參與部族議事會的官吏嗎?
小跽坐人像(K2③:7),其頭戴冠帽、身著規範裝束,跽坐姿勢(即將屁股坐在兩隻腳跟上),均顯示出他正在某種場合,參加著某種重要的會議。與此相似的小跽坐人像還有幾個,如正規跽坐(K2③:5)和單腿跽坐(K2③:4),他們的著裝完全統一,姿勢也相似,應該視為被執政者規範的群體。被執政者規範的群體,從國家層麵來看,應該是軍隊、官吏和權力機構。那麼這些小跽坐人像,會是軍官,是國王仆從,還是政府官吏?
第37謎
他是一個侍者?還是侍女?
頂尊跪坐人像(K2③:48),上身兩乳露出,下著短裙,是男還是女?從人像的臉部來看,下頜較圓潤,估計是女性的概率大。她(他)頭頂銅尊,並用兩手扶住尊。尊是一種酒器或作盛貯器,頭頂銅尊,應該是在宴會中的侍者行為。但她(他)跪在銅座上,是等候別人來取用銅尊中的酒,還是古蜀國的一種宴會形式?
第38謎
他是武士?還是行刑者?
銅跽坐人像(K1:293),他的頭發梳成奇怪而又獨特的高發髻式樣,這表明他的身份比較特殊,那他是一個什麼身份的人呢?
從上身著右衽交領服,下身著類似日本相撲力士的纏腰束襠裝束,雙手撫膝跽坐的姿態來看,他似乎是個武士。但從他兩眼圓睜,齜牙咧嘴的凶狠神態來看,他又像是一個慣常使用暴力的行刑者。
第39謎
銅人麵像為什麼有的額上有方孔,有的則無?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銅人麵像,有的在額上鑿有方孔,如K2②:128,K2②:33,K2②:60;有的額頭上卻無方孔,如K2②:331,K2②:111,K2②:119,K2②:153,K2②:57等。有的銅人麵像還可以清晰地看見已經畫好了方孔鑿痕,但最終卻沒有鑿成,如K2②:293,K2②:57。
這種現象說明什麼呢?銅人麵像額頭鑿方孔,是為了便於懸掛,還是代表開了“天眼”?或者是“縱目”的象征呢?
第40謎
平頂冠銅人頭像是什麼身份?
代表什麼部族?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銅人頭像,大多數為平頂冠銅人頭像,他們的頭較大,人物形象威嚴肅穆,而且有的還露出編發,如K2②:154,與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的發飾是一樣的;而且多與貴重金屬相關聯,他們本身是用青銅鑄造,有的還貼有黃金麵具,有的頭中還貯藏有銅瑗、金虎箔飾、玉琮等貴重物品,如K1:11;他們的眉眼還塗上裝飾性的黑彩,如K2②:47、48、51——無疑,他們是貴族身份。
很顯然,他們肯定是三星堆古蜀國的執政階層。
根據他們的發型和頭飾,在三星堆古蜀國執政者中占有多數,且地位顯赫的情況來看,他們極有可能是蠶叢氏部族。古史記載,蜀先稱王者,是蠶叢。
他們真是蠶叢氏嗎?
第41謎
平頂回字紋冠銅人頭像是什麼身份?
銅人頭像(K2②:90)與一般的平頂冠帽者不同的是,他的平頂冠帽上有回字紋裝飾,顯得更加華麗。如果說,凡戴有平頂冠帽者為蠶叢氏貴族的話,那麼,他就極有可能是蠶叢氏貴族中的首領。
他真是古蜀國中的貴族首領嗎?抑或是國王或儲君嗎?
第42謎
圓頂銅人頭像是什麼身份?代表什麼部族?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銅人頭像,在數量上居於第二位的是圓頂銅人頭像,如K2②:58,K2②:137,K2②:214,K2②:63等。他們與平頂冠帽貴族的顯著區別在於冠帽與發飾:頭戴圓形冠帽而非平頂冠帽,頭發不是編發,而是采用了束發髻的形式。
他們用青銅鑄造,有的貼有黃金麵具,發飾複雜——顯然,他們也是貴族身份,與平頂冠帽貴族是平起平坐的。隻是他們在人數上明顯不敵平頂冠帽者,所以,他們代表的應該是三星堆古蜀國中的另一個大部族(在執政人數上居第二位的魚鳧氏)。
問題是,他們真是魚鳧部族中的貴族嗎?
第43謎
圓頂雙角形頭盔人頭像是什麼身份?
圓頂銅人頭像裏有一個很獨特的類型,僅隻有一例,即他雖是圓頂,但又有雙角形頭盔(K1:5),顯然他屬於圓頂銅人頭像(從他圓頂帽和後腦上脫落的束發髻來看),但又有地位上的差別。那他是什麼身份呢?
從他頭戴護腦和耳的頭盔來看,可能與戰爭等軍事行動有關。他的圓頂冠帽,說明他是魚鳧貴族中的軍事首領?抑或是整個三星堆古國的軍事首領?
第44謎
盤發辮銅人頭像是什麼身份?代表什麼部族?
典型的盤發辮銅人頭像,隻有一例,即K2②:83。實際上,有幾個頭頂缺失發飾的銅人頭像,也應該屬於這一類型,如K1:2、K1:6,他們頭頂應該是盤發辮,套在頭頂上,有的還有小孔,可能是除套上發辮後再用銷釘固定。
他們的發飾與平頂編發者不同,也與圓頂束發髻者不同。他們能夠被青銅鑄造成頭像,能夠與平頂者、圓頂者平起平坐,顯然他們也是三星堆古蜀國中的貴族。不過,在三星堆古蜀國中,他們在執政人數中不夠多,地位好像也不夠顯赫(沒有貼黃金麵具的);他們的體質特征更多的是體現出蒙古人種的華南支係特征。據此看來,他們似乎應該是古史傳說中的柏灌氏,即在三星堆古國中雖屬執政階層,但不居於主導地位(至少可以確定商代晚期的古蜀國是這樣)。
這樣判斷合符曆史真相嗎?
第45謎
銅龍柱形器是用來幹什麼的?
銅龍柱形器(K1:36),中空,從其形狀看,應該是套在木棍上或圓竹上。三星堆古蜀人用龍形附著在柱上,顯然是想給它添加神力,使它具有某種神性。
它是大巫師作法呼風喚雨的神器,還是大巫師的權力象征?或者是國王、酋邦之長的用器?
第46謎
銅蛇有什麼作用?
銅蛇(K2③:87,K2③:11,K2③:113)的造型準確,而且很奇特:它們都是“臣”字眼(商代西周器物的典型特征),身上有華麗的紋飾,如回紋、棱形紋、鳥紋等;身上還有圈狀提環,方便懸掛或展示。
顯然,銅蛇並非一般裝飾物,它應該與龍一樣,具有某種神性。在三星堆人眼中,銅蛇是“小龍”嗎?它有“神判”的作用嗎?它是三星堆古蜀人的守護神嗎?
第47謎
卷尾銅獸也是神獸嗎?
卷尾銅獸(K2③:193-10),神態高傲,兩眼前視,睥睨一切;它的尾巴非同一般,獸尾上下兩分,如拖刀,如鉤鐮,頗有威懾力。
它是四不像:頭上長有角,但嘴有利齒,足似蹄,尾似狐狗。這種怪異的野獸,是當時三星堆古蜀人心中的神獸嗎?
第48謎
銅水牛頭為什麼要長前刺的中角?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有一些銅水牛頭像,如K2③:193-8,K2③:193-9,K2③:193-10,K2③:193-11,它們無一例外地在頭上長有中角,這很奇怪,水牛怎麼會長出類似犀牛的角來呢?
犀牛的角倒是中角,不過,是長在鼻骨上的。而三星堆的這些銅水牛頭像的中角是長在頭頂上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銅水牛與一般意義上的水牛有如此大的不同,這說明什麼呢?難道這些銅水牛也是神獸嗎?或者它們就是勇猛的犀牛的化身?
第49謎
銅鷹頭具有什麼含義?
銅鷹頭(K2②:141),中空,下部有小的銷釘,看來是固定在木柱上的。如此大的鷹頭,作為陳設,看來也是具有神性的器物。
它與魚鳧(俗稱魚鷹)有關聯嗎?是魚鳧族的守護神嗎?
第50謎
銅鳳鳥的出現說明了什麼?
銅鳳鳥(K2③:239-1),外形就像孔雀,而且正處於開屏狀態。一般人看了,肯定會將它確定為孔雀。
這種類似孔雀的鳥,就是古書上講的鳳鳥嗎?由於它華麗的身姿,在古代一直都被視為吉祥鳥,它與三星堆古蜀人有什麼關係呢?它是產自於古蜀地呢,還是來自於雲南供奉獻上的吉祥物?
第51謎
銅公雞的出現說明了什麼?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有一個銅公雞,其造型細致逼真:它站在方座上,器宇軒昂,正仰頭高歌,一副司晨的神態。
在眾多的三星堆青銅器虛擬神性的情況下,突然出現這樣寫實的銅雞,讓人為之一震:銅公雞的出現,是否反映出三星堆古蜀人的另一麵——他們熱愛生活,追求美好,是具有藝術天賦的人群。
銅公雞華麗的身姿,會否與它司晨的功能相關聯呢?古蜀人崇拜太陽,能喚起太陽出現的公雞,會不會也由此而具有了神性?
第52謎
銅獸麵具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三星堆祭祀坑中已出土有許多青銅人像麵具,似乎也就可以滿足三星堆古蜀人對祖先崇拜的需求。但同時還出土有一些青銅獸麵具,如K2③:229,K2③:227,K2③:98,K2③:231-1,K2③:230等。這些青銅獸麵具的出現,是否說明了三星堆古蜀人對某種神獸也有祭祀?
與那些閉口肅穆的銅人像麵具不同,青銅獸麵具大多齜牙咧嘴,兩眼圓睜,很有猙獰可怖的神態。有的圓眼還繪有黑彩,增加詭異的效果。
它們是些什麼神獸,具有什麼功能呢?也是三星堆古蜀人的保護神嗎?
第53謎
大銅樹是“都廣之野”的場景描寫嗎?
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有兩株大型銅樹,最典型的是 K2②:94那株。大銅樹有枝幹三層,每層三枝,枝端各有桃狀果,每根枝上有一立鳥,計有9隻;樹幹有一飛龍攀緣而下,樹幹頂端有一花蒂狀座(估計上麵應該還有一隻大的立鳥)。
看到這棵神樹,考古學家大多將它與“都廣之野”的傳說聯係起來。《山海經·海內經》記載說:“西山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都廣,在中國古籍中,又常作“廣都”。《華陽國誌》《蜀中名勝記》以及揚慎《山海經補注》都說是在今天的成都平原上。
許多年後,位於成都平原上的廣漢三星堆出土了大銅樹,樹上的那些鳥,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鸞鳥、鳳鳥嗎?那鸞鳥鳴、鳳鳥鳴伴隨著奇異花果的場景,就是“都廣之野”的場景嗎?
第54謎
大銅樹是《山海經》中的“若木”嗎?
古代神話中有扶桑、建木、若木三種神樹。何新在他的《諸神的起源》一書中說:“以東方的扶桑木,中央的建木和西方的若木為三點,古人構造了一個神話形式出現的宇宙觀念。”
有人認為三星堆出土的大銅樹是“建木”,其理由是《淮南子·地形訓》說:“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日中無影,呼之無響,蓋天地之中也。”三星堆在成都平原,即都廣之野,此說似乎有點靠譜。
有人認為三星堆出土的大銅樹是“若木”。其理由是《山海經·大荒北經》所雲:“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洞野之山,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生昆侖西,附西極,其光華赤下照也。”四川古代有若水,若水是因其河邊長若木而得名。三星堆大銅樹,說是若木,也像是靠譜。
《淮南子·墜形訓》又說,“若木在建木西”。若木在古代中國西極之地,似乎比起建木之說,更有可信度。
那大銅樹真是若木嗎?
第55謎
大銅樹有什麼功用?
三星堆出土的大銅樹(K2②:94),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如果它是建木,那它就是一座連接天界和人間的“天梯”,眾帝才能由此上下,溝通天界與人間。所謂“眾帝”,也許是指居住在昆侖上的神仙,也許是指蠶叢、魚鳧、柏灌、杜宇之類的帝王,他們半巫半王,身上都具有某種神性,是神靈在凡間的代言人。它還可能被古蜀王用來“立竿測影”,而依此做到“敬授民時”,讓百姓有曆書可用。
如果它是若木,那它就是連接太陽運行軌跡的西極支點。《淮南子·天文訓》說:“日出暘穀……登於扶桑。”這是太陽沿扶桑木東升的情景。《淮南子·墜形訓》說:“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光照下地。”東漢人高誘注釋說:“末,端也。若木端有十日,狀猶蓮華,華猶光也,光照下也。”若木端有太陽,光照下也,這是太陽沿著若木西落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