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於項目流程的高校數字媒體專業教師建設研究(1 / 3)

基於項目流程的高校數字媒體專業教師建設研究

裝備管理

作者:王健 王家騏

摘要數字媒體專業師資是決定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強化校企合作,以“項目流程”模式來培養和提升數字媒體師資水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項目流程;數字媒體;校企合作;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29-03

隨著數字通信技術和廣播電視技術的融合性發展,數字攝影、電子雜誌、博客、播客、數字視音頻、微電影、微博的應用與發展等,逐漸成為數字媒體發展應用的主力軍。數字媒體專業是為了促進新媒體產業和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而設置的兼信息技術、文化傳媒和人文藝術高度融合的信息藝術教育專業,它具有集藝術創作與現代信息技術為一體,整合了當代人文藝術的綜合表現能力和傳播功能,目前已經成為促進國家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產業之一。隨著數字媒體的飛速發展,未來3~5年內,數字新媒體人才缺口將達60萬。由於數字媒體技術專門人才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程度,隨之帶來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教育的迅速擴張,截止2012年,全國開設數字媒體技術(藝術)的院校就達上百所。

安徽省在十二五規劃階段大力發展新媒體產業,充分利用國家皖江城市帶戰略承接轉移規劃的有利條件,除了建成合肥、蕪湖兩個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之外,還籌建了蚌埠、馬鞍山、淮南、池州等省級動漫支持基地。除此之外,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院校也逐年遞增,目前共有10餘所院校開設了數字媒體技術(藝術)專業。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高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缺乏專業性和高水平人才,內容建設上側重技術外包服務而忽視數字媒體創意性人才培養,數字媒體相關行業企業與高校之間互動合作較少,導致高校培養的人才難以適應企業需求,尤其是缺乏具備一定實踐經驗或行業經驗的藍領人才。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上,不少高校還是以理論教學、理論研究為主,不少的實踐操作也與實際技術性操作存在差距。

師資隊伍是“立教之基,興教之本,強教之源”。作為新興產業之一的數字媒體產業,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特別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運用,故要想輸送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相關企業滿意的高素質數字媒體技術人才,除了改革人才培養計劃和建立實驗實訓基地之外,相應的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1 高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師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分析安徽省的數字媒體專業師資隊伍構成,主要來源於美術、藝術設計、動畫、動漫、影視、信息技術、教育技術等相關專業,且大多數未接受過數字媒體專業的係統培養,尤其是缺乏數字媒體行業的實踐經驗。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要求的師資隊伍,是確保高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之一。

目前,高校數字媒體專業師資隊伍主要存在三個方麵的問題。

1)缺乏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高校數字媒體專業師資來源基本上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由計算機教師轉過來的,這部分教師對計算機及相關教學和實踐操作比較熟悉,但是他們缺乏相應的藝術素養;第二部分是由原先的藝術類教師轉過來的,這部分教師有著深厚的藝術素養,但是對計算機軟件工具的應用能力要弱一些;第三部分就是數字媒體專業、教育技術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畢業生,這部分教師大多是從高校畢業後直接從事教學活動,加上數字媒體專業在我國專業開設的時間比較晚,因此他們最缺乏的是相應的教育經驗和教育理念。總的來說,這三部分的師資除專業知識外,最缺乏的就是數字媒體產業相關的實踐經驗。

2)服務於教學的兼職教師來源複雜,較難保障教學效果。在目前,安徽省的不少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解決師資短缺問題的方法就是聘請在讀研究生(博士生)、數字媒體產業的從業人員、普通高校教師做兼職教師。但是,在讀研究生主要的精力和時間仍舊放在自身的學習與科研工作中,很少去研究教學方法、教學改革及參加教研活動等,從而降低了教學質量;從數字媒體企業聘請的專業技術人員,雖然有著數字媒體企業的實踐經驗,但是缺乏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同樣也降低了教學效果;普通高校教師雖然從事的是高等教育,但缺乏校本研究和行業實踐經驗,不少也不適應相關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