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雙語教師信息素養特征研究
裝備管理
作者:阿不來提·瓦依提
摘要從新疆雙語教學實際出發,通過分析新疆雙語教學的特點、雙語教師能力結構,結合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總結、歸納新疆雙語教師在信息意識、知識、能力和道德4個方麵的信息素養特征。
關鍵詞雙語教學;雙語教師;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27-03
雙語教學作為提高新疆少數民族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並得到廣泛的推廣。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是雙語教學研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雙語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在雙語教學的發展中,首先麵臨的問題就是優秀教師。雙語教師一方麵必須具備很好的雙語表達能力,同時必須具備過硬的學科教學能力。除此之外,雙語教師必須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具備有效利用信息化環境開展教學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這就要求雙語教師跟其他教師一樣要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良好的信息素養可以促使雙語教師把學科知識、教學理論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提高雙語教學質量。培養信息素養應成為新疆雙語教師職前、職後教育的重要內容。
1 新疆雙語教學概述
1.1 雙語教學概述
新疆的雙語教育始於20世紀50年代,最近15年在國家和自治區的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廣義的新疆雙語教育,是指少數民族學校中使用民、漢兩種語言的教育;狹義的新疆雙語教育,是指少數民族中小學中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教授非語言類(數學、物理、化學、曆史、地理等)學科內容的教育,即新疆少數民族中實行的用少數民族語言和國家通用語言等兩種語言進行的教育。在雙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考慮到新疆各地區經濟發展、教育基礎和語言環鏡的差異,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主要有3種類型:一是母語授課,加授國家通用語言的教學模式;二是部分課程使用母語授課,部分課程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的教學模式;三是國家通用語言授課,加授母語的教學模式。
1.2 雙語教師能力
雙語教師作為雙語教育中的核心資源,是雙語教學最直接的實施者。雙語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主要依靠雙語教師,高質量的雙語教師是保證高質量雙語教學的關鍵。所謂雙語教師,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練運用兩種語言進行教學的教師。本文中提的雙語教師即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特指能夠熟練運用兩種語言(一種語言為學生的母語或本族語,另一種語言為第二語漢語)進行非語言學科教學的教師。很顯然,雙語教師承擔著雙層任務:1)向學生傳授非語言學科(物理、化學、數學等)的內容;2)提高學生第二語言或母語的水平。但是,其教學重點首先是學科內容,其次是語言。雙語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們與其他一般教師的不同。他們應具備的能力包括雙語表達能力、雙語教學設計能力、雙語教學實施能力等。其中雙語表達能力是基礎,雙語教學設計、實施能力是核心。
2 教師信息素養概述
2.1 信息素養概述
信息素養這個概念,是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車可斯基於1974年首先提出來的。他把信息素養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後來又將其解釋為“人們在解答問題時利用信息的技術和技能”。
近年來,我國對信息素養的討論和研究也非常活躍。王吉慶教授認為:“信息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培養的,在信息社會中獲取信息、利用信息、開發信息方麵的修養和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識與情感、信息知識和能力以及信息倫理道德多個方麵,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共同的評價。”何克抗教授從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方麵,提出信息素養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他將與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有關的知識簡稱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相應的能力簡稱為“信息能力”。除此之外,在信息社會中生存所必需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等,也是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忽視。李克東教授於2001年提出:“信息素養包含著三個最基本的要點: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對信息內容的批判與理解能力;運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會的態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