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職院校協同創新背景下的實訓資源共享模式探討(1 / 2)

高職院校協同創新背景下的實訓資源共享模式探討

環境構建

作者:梁有程

摘要從高職院校通信技術人才培養環節中實驗教學平台的建設與管理出發,通過探索大型通信設備的運行與維護規律,探討適用於高職院校實訓設備管理的製度;並結合學校現有的教學平台的使用與管理經驗,總結出提高大型設備使用效率及使用效益的資源共享平台建設的思路。

關鍵詞協同創新;現代通信;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50-02

1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職業定向性,決定了高職院校應麵向行業產業與區域的協同創新方向發展。協同創新主要通過突破各種體製機製障礙,建立和完善國家創新體製,圍繞國家需求大力實施協同創新,提升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協同創新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係統化改革,加強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健全協同創新的催生機製與保障體係。

經過多年的投入與建設,我國的高職教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各高職院校也在教學過程中逐步積累了大量的實訓教學資源。然而這部分教學資源主要使用在校內教學過程中,教學資源使用率低的情況常有出現。儀器設備是高職院校辦學的基本條件,是衡量高職院校實驗室硬件設施條件的重要指標,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的象征。由於各種原因,各院校在利用儀器設備資源方麵往往存在很多的壁壘。在協同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依托和利用自身強勢的技術背景,整合教學資源,構建教學資源共享平台,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是一個重要問題。

采用現代通信設備來開展通信技術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之對應的是教學環節中的專業實驗室的建設,然而大型專業實驗室的建設一般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高職院校應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提升閑置資源的使用率,進而使現有的教學資源產生更大的效益。

2 資源共享平台建設思路

構建教學資源共享平台,首先要建立與之配套的設備管理製度,在此基礎上建立適合於學校實際教學環境的資源共享模式。本文主要圍繞儀器設備的管理和共享平台的建設兩大方麵來展開討論。

2.1 儀器設備的管理

采用現代通信設備完成通信人才的技能培養是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完成,必然要求建立對應的專業實訓室並配置相應的儀器設備。圍繞大型通信設備的運行與維護規律及技能教學的特定環境,並結合高職院校實訓設備管理製度,探索適用於高職院校現代通信實訓設備管理的製度,以保證教學、技能培訓等多方麵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為大型實訓設備的資源共享提供堅實的依據和保障。

2.2 共享平台的建設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訊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采用上級撥款及自籌資金建設成一個基於W-CDMA的現代通信綜合實訓室。該實訓室參照在用的小型通信局的原型來建設,符合實訓教學源於一線現場的教學理念。其架構理念是以通信網絡主流技術為核心,整合接入網、彙聚網、骨幹網的“全程全網”的綜合通信平台。

現代通信技術實訓平台不僅可以用於本院係學生的教學工作,還可以用於兄弟院校的通信相關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及相關企業的在職人員技能培養。圍繞現有的教學資源,構建現代通信實訓資源共享平台,首先保證了本院的教師完成實訓課程的安排與教學工作,同時也提高了大型通信設備的管理效率。

為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工作,需各相關院校的共同探討。與院校合作,在校內建立專業共享型教學資源工作室,形成工作方案,共同開發共享型專業優質教學資源,為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提供信息和借鑒。充分利用各院校現有的實訓資源構建共享平台,開展跨校性通信類學生的應用性技能培養,增強學生對相關專業課程涉及的實際設備的感性認識,彌補學生校外實習,從而讓學生把學到的課程融會貫通,快速適應通信行業各崗位工作。

3 資源共享平台具體措施

3.1 共享平台建設規劃

首先,對平台的建設進行整體性的規劃與安排,明確每一個階段的具體任務;其次,收集現有的教學資源成果,並進行整理,做好相關的理論教學資源歸納。從國內高職院校通信技術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出發,提出高職院校通信技術教學資源共享平台建設的總體思路。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完善和健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內部及外部環境,提出構建共享型教學資源的相應措施,並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完善建設方案。通過與相關院校及企業合作,采用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現有的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四位一體的通信綜合實訓平台,構建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及實訓教學環境,探索既具有高職院校特色,又符合通信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訓教學資源共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