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SWOT分析的信息化日語自主學習研究
課程整合
作者:劉君
摘要基於信息化教育大背景之下,以信息化日語自主學習為研究對象,闡述自主學習的概念及理論基礎,運用SWOT分析法,從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角度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 SWOT分析;教育信息化;日語;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67-02
21世紀,人類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在一個信息化資源極其豐富的時代背景下,教育也正麵臨巨大的改革與發展契機,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一個關鍵性問題。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麵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通信及控製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的全麵改革,使之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對於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在外語教學活動中,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外語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信息化外語自主學習,指的是在多媒體、網絡技術和相關支持服務的信息化條件下,學習者利用數字化學習終端(如計算機、手機、PDA、IPad等)和基於網絡技術的各種設施、設備(如學校的自主學習中心、網吧或寢室裏的計算機等)和學習資源,開展外語的自主學習。關於我國外語學習者信息化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很多學者已有過一定探討。先行研究中,大多研究表明,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忽略了對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不利因素的分析。並且,關於大學日語學習者的信息化自主學習研究的論文並不多見。
因此,本文對信息化日語自主學習進行SWOT(即優勢、劣勢、機遇、威脅)分析,並針對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利因素,提出相應的建議及對策。
1 自主學習的概念及理論基礎
“自主學習概念”最早於20世紀80年代被提出,自主學習理論引入我國外語教學領域之後便受到廣泛關注與重視。自主學習是以學習者為學習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者根據自身條件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材料等進行自主選擇,通過獨立自主的學習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心理學等為理論基礎的現代學習理念。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學習過程就是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自我挖掘其潛能、自我實現的過程。人的學習以自主學習的潛能發揮為基礎,學習的目的是學會自由和自我實現。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就是信息加工,學習是通過認知、獲得意義和意向形成認知的過程。認知心理學強調知識主要是通過學習者自己去發現的,因此,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從認識論的高度揭示了認識的建構性原則,強調了認識的能動性。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輔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
2 信息化日語自主學習的SWOT分析
SWOT是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裏克提出來的一種戰略分析法,通過對被分析對象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等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接下來,筆者將對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日語自主學習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逐一進行分析。
2.1 優勢分析(Strengths)
1)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在基於現代網絡的學習環境下,日語專業學習者借助計算機網絡可以實現對信息的快速檢索、收集、分析。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的音視頻和電子文本資料,其中大部分可以免費供人下載使用,尤其適合於日語初、中級的學習者。而一些日語綜合性大型網站或專門性網站,為日語本科高年級學習者或研究生了解日本的各個方麵打開了一個窗口。
2)提高電子寫作與發表技能。對外語學習者寫作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點。大學的外語學習者在畢業之前都要進行畢業論文等的寫作。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已經在寫作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日語專業的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論文寫作資料,利用計算機軟件MS Word、PowerPoint、Photoshop等進行文字或圖片的編輯、修改、保存等,大大提高了寫作效率。
2.2 劣勢分析(Weaknesses)
1)學習者的計算機技術操作能力較弱。由於外語學習者多為文科出身,缺少對於計算機軟硬件的相關知識的專門學習,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筆者曾在本校擔任大三本科課程,根據學生的反饋可知,多數學生對計算機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但同時又反映對包括像多媒體教學中音頻、視頻的編輯、剪接以及圖像的處理等的技術掌握程度不高,甚至不了解這些技術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