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導向模式在高職水產動物病害學課程中的應用
課程整合
作者:王維新 侯文久
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以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為目標,立足於工作過程,著眼於未來職業發展。水產動物病害學使水產養殖專業高職層次的重要專業課程,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使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專業技能,為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高職;水產動物病害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24-0097-02
與本科教育重基礎、兼顧應用不同,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生產一線高端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製定的培養方案要突出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到企業後很快勝任工作。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或是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難於適應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1 當前高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模式有很大大進步,但與國際水平差距還很大,不同院校之間也是良莠不齊。部分原因是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很多是由原來的中專或大專通過升格或整合形成,有的是一些本科院校後上馬的高職專業,這類學校或專業多多少少帶有原教育類型的痕跡,要想達到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還需在辦學理念、體製和方法上下功夫。很多學校雖然在口頭上強調實踐技能最重要,理論夠用就行,但在教學實際當中,還是以課堂上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教學隻是輔助。教師總是擔心學生會遺漏知識點,填鴨式教學,內容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沒有探究思考的主動性,不能對知識融會貫通,隻會死記硬背,不善於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實踐教學形式單一,主要是在學校實驗室或實習基地從事單一的技能訓練,所掌握的職業技能與崗位真實需要脫節。
2 行動導向模式簡介
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是行動者,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組織、引導作用,並對學習效果進行評估。常用教學方式有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注重培養人的綜合職業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不同於傳統的學科導向模式。由學科本位轉變為以能力為本位,體現職業教育服務於社會經濟,造就應用技能人才的辦學宗旨。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以項目為中心,從工作任務出發,在典型的職業過程基礎上設計學習目標並組織教學,打破了學科界限,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具體實施中,以學生建立的小組為主,教師提出學習計劃,學習小組積極調研、討論,形成實施方案,由教師評價總結。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學生掌握了知識之外,提高了技能,還培養了團隊意識,提高了綜合應變能力。同時,對教師改進教學技能也有很大幫助。另外,與教學模式相匹配,評價考核辦法也要多元化,除書麵考試外,技能操作、學生自評與互評都合理運用。
行動導向模式不同於單一的教學法,以培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最終目標,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鍛煉,形成的是綜合職業能力,有助於個人的職業發展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3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水生動物病害防治學中的應用
行動導向的教學課程要與對應的工作崗位的能力需要一致,按照計劃、實施、反饋、檢查、評價的完整過程來組織教學,能使學生主動地、有目的地學習,使思考和動手能力都得到鍛煉。在準備教學時,根據水產養殖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將課程分為幾個項目,每個項目細分為若幹任務,將任務作為教學單元按照5個步驟組織教學:
1)教師宣布學習任務,對任務要求做說明;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組內再細分任務,共同討論製定學習計劃,確定實施方案;
3)各小組根據計劃,互相配合完成學習任務;
4)彙報成果,自我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