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編
一密教之起源
大日如來自受法樂之故,對其從心流出之無量眷屬,說法於光明心殿及自性法界宮中,金剛薩埵受而結集之,是為密法授受之始。故上溯密教之初祖及第二祖,即為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
顯教教祖釋迦牟尼佛,在距今三千年前,降生於印度王宮。出家修道,以入涅槃,盡人所知也。密教之教主大日如來,則為遍法界之身,不可求之於曆史紀載。於是二教教主之異同問題,隨之而起。從來關於此點,有別體同體二種解說。其主別體論者,蓋據二教論有“釋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之語。且《金剛頂經》謂一切義成就菩薩,即悉達太子,蒙毗盧遮那之警覺,入密修行,而後經五相以成佛身。由是謂大日釋迦,一為能現之法身,一為所現之生身。本地垂跡,顯有瞭然之區劃。雖然,是自一門普門之別以對辨顯密,義固如是耳。觀《普賢經》有雲:“釋迦牟尼佛,名毗盧遮那。”《付法傳》有“法報應化體同用異”之語,興教大師亦嚐引《索經》金剛仙論以明三身一體之義。他若三十七尊出生義,《秘藏記》等,其證亦多。當知克實論之,則攝跡歸本,大日外無複有釋迦,此二佛同體論之說也。
既以大釋二佛為同體,則釋迦一代四十九年中,究以何時說兩部大經乎?從來有成道初七日,與法華涅槃中間,或涅槃後等種種異說。要之如來圓音妙境,非凡情所能計度。即綜合諸說而謂四十九年中皆常說密教,亦未為不可。
金剛薩埵受灌頂於大日如來,為吾輩迷界眾生之代表者。此菩薩在金界曼荼羅,位於羯磨會東方阿佛之前,又為理趣會十七尊之主尊。在胎藏曼荼羅,則為金剛手院之主尊,或稱金剛手,或稱執金剛秘密主,又有持金剛具慧者及普賢薩埵諸稱。《五秘密儀軌》雲:“金剛薩埵者,是普賢菩薩。即一切如來長子,是一切如來菩提心,是一切如來祖師。”
《金剛頂經》開題雲:“一切眾生,最初發心,悉由金剛薩埵加持。故金剛薩埵,名一切如來菩提心。”
二東西傳播之始
龍猛菩薩當釋迦滅後八百年頃,應佛之懸記而生。入南天鐵塔,親承兩部大法而傳之於龍智菩薩。龍猛者或又譯稱龍樹,顯教大乘各宗,無不賴以弘傳,世稱為八宗之祖,千部之論師也。龍智菩薩住錫南天,位登聖地,世壽逾七百餘歲。玄奘三藏留天竺時,曾往受學(見三藏行狀)。此二菩薩為付法之第三、四祖,皆印度產也。其事跡姑不具論,其承龍猛、龍智之教而流傳密法於中華者,則自開元入唐之善無畏、金剛智二三藏始,距今千二百餘年前事也。
當善無畏三藏未來之先,秘密思想之流傳於震旦者,已漸不少。吳之黃龍二年,竺律炎譯摩登伽經,首載密咒,東晉時已有《孔雀咒經》之翻譯。其相繼來華之佛圖澄、曇無讖、菩提流支諸人,並擅咒術。然彼等於兩部大法未有承受,且流傳未廣而係統不明,在密教僅屬支流,不過為善無畏之先驅而已。
三善無畏一行略傳
善無畏三藏為中天竺摩伽陀國之王子,嚐一度登位,旋讓與其兄而出家學法。初學中論空部,後入龍智之門,名震五天。複以八十高齡,齎梵夾自天山北路以入長安,時為開元四年。玄宗皇帝聞其至也,遣使至邊境迎之,禮為國師。次年譯《虛空藏求聞持法》一卷,十二年奉詔譯密教根本教典《大日經》七卷於洛陽,翌年完成。隨講其秘義,而命弟子一行禪師筆記之,即現存之《大日經疏》二十卷也。其後複譯《蘇悉地》、《蘇婆呼》、《童子》等經。開元二十三年入寂,世壽九十九歲。玄宗震悼,贈鴻臚卿。
一行禪師俗姓張,唐初佐命剡國公公謹之孫也。幼年聯盟,讀書不再覽,已能暗誦,尤精天文曆算之學。初隨普寂禪師出家,其後縱遊南北,究尋陰陽讖緯之奧。嚐著大衍曆,糾正從來曆法一日之差謬,世皆驚為聖人。及善無畏三藏東來,遂受學密藏,參預譯場。筆記《大日經疏》,兼有字母表。《宿曜儀軌》、《北鬥護摩》諸撰述。開元十五年示寂,世壽四十五歲。玄宗為廢朝三日,禦撰碑銘以悼之,諡曰大慧禪師。
善無畏門下,有寶畏、明畏,及新羅僧不可思議、玄超等人。要以一行禪師為最著,此二師弘傳密教之功績甚大。後世顧不列入付法正嫡之內者何也?蓋所謂付法八祖者,係指兩部大法,師資相承,血派未斷者而言。此意出於弘法大師《付法傳》及《十住心論》。一行禪師雖自善無畏、金剛智二三藏受兩部之法,其後均無付法之人,是以不在弘法大師相承直係之內。若不拘血脈次第,惟就護持密教,弘傳於南閻浮提而言,則大日金薩法界宮中之授受,原非閻浮出現之祖師,故可除去二聖而加入善無畏、一行二祖,是則名為傳持之八祖也。日本東密、台密兩家,關於祖師係統,異說極多,茲不具述。
四金剛智不空惠果略傳
第五祖金剛智三藏,南天竺婆羅門種,或雲本為中天竺刹利王之第三子。以隨南天竺使節入唐,故亦稱南天竺人。十歲出家於那爛陀寺,二十歲受具足戒,嚐學《瑜伽》、《唯識》等論於勝賢論師。三十一歲從龍智菩薩學密部,承事七年,得受五部灌頂。諸佛密藏,無不通達。其自天竺入唐也,係遵從南方之海道,曆程三年,備經艱阻,以開元七年到廣州,八年達長安。蓋後於無畏三藏四年也。到唐後同無畏三藏共弘密教,譯經傳法,備顯靈異。所譯有《金剛頂略出經》、《準提陀羅尼經》等數種。又著《瑜伽供養次第法》、《五秘密口訣》等。開元二十九年寂於東部廣福寺,世壽七十一歲。代宗朝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大弘教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