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課情境教學弱效主要原因分析(2 / 2)

二、情境創設隻重導入,忽視整個教學全程的設計

很多教師都將情景的創設用作講授新課之前的教學導入使用,主要出現在八年級的第二學期和九年級。雖然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如果忽視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情境創設,就會降低課堂教學的實效。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貫穿一節課的始終。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尊重和維護隱私權》一課中基於問題創設教學情境,教師提出問題:第一你有秘密嗎?秘密是否就是隱私呢?為什麼?通過提出日常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問題,引發同學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引入教學內容的目的之後,主要就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書上做標記。教師按照教材的組織順序按部就班的進行講解,不再創設基於問題的教學情境或其它教學情境。這樣就會導致學生聽到感興趣的內容就會抬起頭來認真聽課,大部分時間都是三心二意,結果必然是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教學導入部分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僅要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在下麵的教學中要繼續創設教學情境,使同學們能夠在探究和思索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例如針對《尊重和維護隱私權》一課,教師可以繼續提問“法律為什麼要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公民的隱私權被侵犯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等問題,層層推進、逐步深入、逐漸充實,讓情境貫穿於在整個學習過程之中,不斷地激發、強化和調整學生的認知、情感等活動。如果在一節課中單純的創設單一情境作為教材內容的導入,沒有將創設的情境與教學內容完整、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好奇心,達不到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升華。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深入了解學生、仔細專研教材,創設符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要求的多種情境,使教學情境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不斷地引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變化。

以上論斷是筆者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自我反省和集體教研活動後所總結。對於問題的提出,我們的旨要目的是解決問題,完善課堂教學。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必須設計具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用自己的思維、用已知的品德知識來積極思考,主動建構知識。從而來提高情景創設的有用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德吉卓嘎.思想品德課中情境教學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成才之路,2009.

[2]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研製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3]馮衛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

[4]黃厚義.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學方法的探索[J].教育教學研究,2010.

[5]劉紅蘭.打造思品有效課堂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11).

[6]方春花.思品課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J].中學課程資源,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