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中期蘿卜四版(圖18)

特 征:“四”的一個點如蘿卜、國民無點參考價:35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③晚期蘿卜四版(圖19)

特 征:“四”的一個點如蘿卜、國民無點參考價:35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圖 19正背麵)

9、走之造版

①早期走之造版(圖20)

特 征:“造”是一個大點走之、點國無點民參考價:25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圖 20正背麵)

②晚期走之造版(圖21)

特 征:“造”是一個細線走之、國民無點參考價:25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圖 21正背麵)

10、向造版

1

)彎弧係列

①圓頭漢版(圖22)

特 征:“造”的走之是一個彎弧、中花特別參考價:25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圖22正背麵及局部)

②小圓頭漢版(圖23)

特 征:小圓頭漢、國民無點、彎弧、特中花參考價:20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圖23正背麵)

2

)彎點係列

①方頭汗版(圖24)

特 征:“造”的走之是一個彎點、國民無點、中花特別參考價:20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圖24正背麵)

②小方頭漢版(圖25)

特 征:小方頭漢、國民無點、彎點、中花特別參考價:2500元(中品)—5倍中品價格以上議價(上美品)

(圖 25正背麵)

11、包殼銀圓和鍍銀銀圓

在眾多四川軍政府壹圓銀圓中,有一批包殼銀圓和鍍銀銀圓,它們混在真銀圓中,嚴重幹擾了四川經濟秩序,並在無形之中掠奪了老百姓的財產,形同土匪。

包殼是在銅質毛坯上麵包裹一層銀子薄皮,也稱“包子”。在銀圓時代,這還是一項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生產工藝技術。一般的小軍閥和私造者是無法掌握和使用這種技術的。首先,要生產出比銀圓稍微小和薄的“銀圓”圖案銅質幣,而且這種銅質幣也必須是機器衝壓出來的。其次,要同樣再衝壓生產一次有“銀圓”圖案的銀子薄片幣,正麵反麵都要衝壓。再次,將三個焊壓在一起。在焊壓時還要避免氣泡沒有排除時產生的浮泡,也要避免由焊接邊沿時產生不連貫而形成的露銅。

哪些軍閥經常采用包殼方法製造銀幣呢?

劉文輝部旅長石肇武、楊森部 15師師長楊春芳、劉湘部 4師師長川鄂邊防司令範紹增、鄧錫侯部江防第 1師師長鄧國璋均有可能製造包殼銀圓和鍍銀銀圓,其中以石肇武、鄧國璋可能性最大。(見圖26)

軍閥版(圖26)

參考價:300-500元

(圖 26-1正背麵)(圖 26-2正背麵)

12、可能鑄造過銀圓的其他軍閥

1930年新防區形成後,5角廠版停止流通,以前生產 5角版的軍閥老廠紛紛改鑄其他貨幣。由於壹圓幣的麵積要比 5角銀幣大得多,厚度也要厚 1倍以上,因此生產過程中的要求也較高,機器沒有 1萬噸壓力是做不好的。而大部分軍閥的造幣廠機械簡陋,隻有以下幾個軍閥有可能生產壹圓銀幣:旅長刁文俊在貴州館街旅部設廠 (1930年),師長鄧國璋在灌縣設廠 (1930年),師長王陵基在萬縣設廠 (1930年),川康邊楊伯康在康定設廠(1930年),旅長李注東在川東設廠 (1930年),師長曾南夫在中江設廠 (1931年),師長何瞻如在蒼溪 (1931年),師長羅乃瓊在閬中設廠 (1931年),此外鄧部楊秀春、周紹芝、劉鼎均、馬德齋也有較完整的造幣廠。其他如川東南秀山、彭水等縣也有土法設廠鑄造的新壹圓銀幣的記錄。

①軍閥版(圖27)參考價:2000元

(圖 27正背麵)

②軍閥版(圖28)參考價:2000元

(圖 28正背麵)

③軍閥版(圖29)參考價:2000元

(圖29正背麵)

④軍閥仿大點金版(圖30)參考價:2000元

(圖30正背麵)

⑤軍閥版(圖31)參考價:2000元

(圖31正背麵)

⑥軍閥版(圖32)參考價:3000元

⑦軍閥早期版(圖33)參考價:3000元

⑧軍閥斜造版(圖34)參考價:3000元

(圖32正背麵)

(圖33正背麵)

(圖34正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