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1、 重慶出版社 1983年版《重慶工商史料》第二輯。2、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4年版《四川軍閥混戰(1927-1934年)》。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達縣市委員會 1986年《劉存厚在達縣》。4、 民國成都《戊午周刊》第 9期第 26頁、第 46期第 60頁。5、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86年 10月版《紅四方麵軍在綿陽廣元鬥爭紀實》第152、170、322、

394、395、399頁。6、 1915年成都造幣廠《財政部四川造幣分廠第一次報告》。7、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87年版《四川曆代銅幣圖錄》,1994年版《四川近代紙幣圖錄》。8、 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銅元研究》。9、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中國鑄造的十文銅元》。10、中華書局 2006年版《中國銅元分類研究》。11、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5年版《中國貨幣史》。12、《西部金融》錢幣研究增刊第 1-4期。13、《中國收藏》第 1-13期。14、四川大學圖書館資料室民國檔案部分。15、上海大東書局 1925年版《銀圓鑒別法》。16、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中國銀幣辭典》。17、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近代史研究》第 1-7期。18、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6年版《川陝蘇區錢幣》。19、中國人民銀行(53)總銀機私字第 1418號文件。20、中國人民銀行 1952年編印《銀圓圖說》列表。21、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九州出版社《館藏民國台灣檔案彙編》第二冊、《館藏民國台灣檔案彙編》

第六冊。22、《中央銀行月報 -中國金融號》第 90-98頁。23、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0年版《四川近現代人物傳》第 1-6輯。

·199·

24、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四川辛亥革命史料》。25、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 1978年《四川曆代政區治地今釋》上下冊。26、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成渝鐵路今昔記》第 18-20頁。27、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4年版《貨幣風潮》第 379-402頁。28、解放軍出版社 2007年版《國民黨曆史上的 158個軍》第 128-168頁。29、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2年版《中國近代史詞典》第6、123、164、247、356、372、416、455、505、

545、575、602、636、645、646、647,附錄第 4頁。30、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成都市委員會《成都文史資料選輯》1985年第7、8輯。31、北京出版社 1991年版《中國硬幣標準圖錄》。32、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8年版《K金銀飾》。33、民國四川銀行檔案。34、成都市銀錢業同業公會檔案。35、重慶銅元局民國八年報告書。36、重慶長江電工廠廠史。37、重慶銅元局局務記事。38、財政部四川造幣分廠民國元年報告書。39、民國重慶新康報、新西北日報、康導月刊、西蜀新聞、民視日報民國十二—二十三年部分。40、四川省誌編輯委員會《四川近百年大事記》。41、民國四川省政府政務報告民國十五年部分。42、民國川康邊務督辦公署重慶《財務月刊》民國十五年第 1-5期。43、四川大學圖書館資料《文史拾遺》。44、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四川軍閥史料》第1、2輯。45、1991年 12月北川縣文史資料選輯第 8輯。46、民國成都《國民公報》十二年十一月十日、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十八年一月六—十二日。47、民國十三、十四年漢口《銀行》雜誌十月。48、民國十四年成都《川政評論》雜誌一月。49、民國十五年重慶《新新日報》四月二十四日。50、民國十七年成都《民視日報》一月十日、六月九日。 51、巴蜀書社 1992年版《中國地方誌集成》四川府縣誌第3、4、6、7、8、9、10、11、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