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們怎樣才能提升小學生課堂學習的注意力,讓他(她)們不至於老是在課堂上分心?”
“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學習?”
“為什麼那麼多學生不聽話?”
……
在我們所經曆的小學教師培訓中,每當問及教師對培訓需求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提及上述問題。有時我在想,這些需要的覆蓋麵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真的如教師所說。基於此,我們在2011年12月對貴州省小學老師做了一個隨機的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學習、叛逆、注意力等問題成為了小學教師所麵臨的主要問題。作為教師教育的工作者,是否應該編寫一本通俗易懂,具有實踐性、反思性,以了解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規律為目的的教師培訓教材?基於上述原因,在大量調查的基礎上,我們編寫了這本教師培訓教材。本教材主要以參與式的培訓方式開展,以期使更多關心此類問題的教師能夠從本教材中受到啟發。
本教材的設計強調:
1.參與性
在培訓過程中強調全員、全程參與,同時參訓者要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表達出來。培訓者是推動者和引領者,這不僅要在適當的時候提供意見和專業支持,而且要促使所有的參與者能夠共享他們的經驗。與此同時,在參與性培訓活動中,培訓者負責組織和領導培訓,但是培訓者並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不能支配整個過程。不管是什麼樣的背景和社會地位,每一個參與者都應該受到尊重,他們有權利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經驗。
2.反思性
基於我們的調查,把小學老師最關心的問題呈現出來,希望通過培訓能有助於參訓者對已有問題的反思。本教材的培訓一般采取的是小組協作的模式,即小組內成員通過討論共同解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參與者之間進行著信息的傳遞與激發,促進對其已有的經驗或者問題進行反思。
3.實踐性
培訓更關注實踐,旨在發現問題,促進反思。另外,本培訓並不是要傳授高深的心理學理論,而是密切關注小學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培訓鼓勵所有的參訓者積極投入到思想的傾聽、討論、分析等活動中來。
本教材的結構:
(1)本教材由前言、單元內容和附錄三大部分組成。
(2)前言部分介紹了編寫本培訓教材的緣由,以及編寫本培訓教材的目的。
(3)單元內容是本教材的主體,共分為八個單元,從不同角度來了解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和情況。每個單元的結構為:
每個培訓單元都由單元培訓活動說明、目的、目標、預計時間、活動概覽、活動準備,以及拓展閱讀構成。
單元目的是從培訓者的角度表達本單元希望達到的培訓結果,單元目標則是從參訓者的角度上希望在培訓結束後所能獲得的新知識、態度、技能。
預計時間是指單元所有活動充分開展的時間,培訓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時間安排。
活動概覽是對整個單元的時間、內容、方法、材料做的介紹。
活動準備是要求在做培訓之前對現場布置進行介紹。
單元培訓活動說明是本教材的主體,介紹了每個活動的目標、活動步驟。
拓展閱讀是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參考閱讀材料,供參訓者在培訓之後閱讀。
(4)附錄部分包括了基線調研中的部分數據和培訓者技巧,以及有關小學教師的標準問題。
編寫本教材雖殫精竭慮,但疏漏和缺點仍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和指正。另外,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資料,個別材料未能注明出處,對此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