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一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尊重每個學生(1 / 3)

單元一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尊重每個學生

活動一:鬆鼠搬家

活動二:前進和後退的遊戲

活動三:認識課堂中的公平問題

活動四:課堂教學不公平的原因

活動五:行動與反思:如何消除有偏見與歧視的課堂

活動六:培訓總結

單元一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尊重每個學生

培訓活動說明

【目的】

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促進參與者以公平、公正的視角反觀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而讓所謂的 “待進生 ”或者 “差生 ”獲得關注與尊重,進而讓他們在學校享有有尊嚴的學習與生活。

【目標】

理解什麼是課堂教學公平以及發現教學中有哪些不公平現象。

知道上述不公平現象產生的原因。

體會到這些不公平可能對學生的現在或者未來產生的影響。

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最大程度地尊重每個學生。

【預計時間】

150~180分鍾

【活動概覽】

【活動準備】

把學員分成小組,圍坐在桌子邊,事先把桌子按馬蹄形排列,或U形、半圓形,這樣有利於所有參與者麵對麵進行直接交流。

一句話分享

促進社會公平主義,首先是教育,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公平就是為人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機會,中國將繼續把這件事情做好。

———溫家寶

活動一:鬆鼠搬家

【活動目標】

熱身,活躍氛圍,喚醒能量。

【活動步驟】

1.培訓者喊 “鬆鼠搬家”, “大樹 ”不動,扮演 “鬆鼠 ”的人就必須離開原來的 “大樹 ”,重新選擇其他的 “大樹 ”;臨時人員就臨時扮演 “鬆鼠 ”並鑽到 “大樹 ”當中,落單的人要表演節目。

2.培訓者喊 “樵夫砍柴 ”, “鬆鼠 ”不動,扮演 “大樹 ”的人就必須離開原先的同伴重新組合成一對 “大樹 ”,並圈住 “鬆鼠 ”,臨時人員就應臨時扮演 “大樹 ”,落單的人要表演節目。

3.培訓者喊 “森林失火 ”,扮演 “大樹 ”和 “鬆鼠 ”的人全部打散並重新組合,扮演 “大樹 ”的人也可扮演 “鬆鼠 ”, “鬆鼠 ”也可扮演 “大樹 ”,其他沒成對的人亦插入隊伍當中,落單的人表演節目。 活動二:前進和後退的遊戲

【活動目標】

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參與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偏見與區別對待會給學生的身心發展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活動步驟】

1.培訓者向大家解釋要進行一個遊戲活動,然後讓大家站在事先安排好的活動區域(至少要4×6米的麵積)之外觀看活動過程。

2.培訓者扮演教師,再選四個人(兩男兩女)扮演兒童。讓這四位 “兒童 ”麵對 “老師 ”站成一橫排。

3.事先對遊戲卡按照1、2、3、4的序號進行編號。然後 “教師 ”以號為序,輪流對每個 “兒童 ”說出卡片上的提示語,要求兒童以前進(一步或兩步)、後退(一步或兩步)和原地不動三類動作來表示自己對 “教師 ”語言的反應。

4.讓四位 “兒童 ”在不同的位置上定格,然後,由兩位旁觀者任選其中兩位 “兒童 ”進行模擬訪問,借以了解他(她)們聽到老師話語後的心理感受。訪問後還要模擬簡短的新聞播報。

5.最後,請2~3個參與者就他們聽到或看到的情景進行評論。

活動三:認識課堂中的公平問題

【活動目標】

讓參與者通過討論了解課堂教學公平的內涵及有哪些不公平現象。

【活動步驟】

1.小組中首先選出一名小組負責人並確定其職責:一是確保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觀點;二是在小組討論中有禮貌地打斷發言過多的參與者,以保證有限時間內每個人都能參與。

2.小組討論:什麼是課堂教學公平以及課堂教學中有哪些不公平現象。小組討論中,每個成員都不做記錄,主要傾聽彼此對這兩個問題的看法,而且不允許上網,避免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

3.將討論的結果寫在同一張大白紙上。規則要求:班長和各小組負責人不能寫,其餘成員都可以寫。

4.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參與者來分享小組的觀點。規則要求:除班長、小組負責人以及記錄人之外,其餘任何成員都可以代表小組來發言。(同時預留問題:為什麼製定這樣的規則?)

5.小組負責人發言,培訓者小結。 

活動四:課堂教學不公平的原因

【活動目標】

通過討論與分析,使參與者進一步體會到課堂教學不公平的原因:一是現行的趨利性評價機製;二是由此我們常常選擇了對自己有利的評價行為。在此基礎上參與者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深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