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規定了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方向和要求,決定了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明確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對於有效地開展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

第一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道德體係把“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核心思想,把集體主義作為指導原則,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作為著力點,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作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是一切向人民負責、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的思想觀點和行為準則。

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作為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理應成為享有財富的主人,也應接受優質服務。社會各行各業所生產的財富,就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人民服務作為職業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他社會形態職業道德的顯著標誌。為人民服務體現了社會主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人際關係的本質。

(一)為人民服務與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有人認為,市場經濟是一種“求利”的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功利行為和為人民服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價值取向。其實為人民服務與市場經濟並不是一對矛盾體。

首先,市場運行的內在機製是市場主體所追求的利潤最大化。從這一方麵看,市場經濟的確是“求利”經濟。但從另一方麵看,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發達的商品經濟,它也要受到商品生產本身的規律性製約。既然,商品生產是一種為交換而進行的生產,那麼客觀存在著的商品生產本身也必然包含一種為了客戶、服務客戶的屬性。事實證明,不管商品生產和經營者的主觀動機如何,如果他們不能使自己生產或經營的產品首先滿足他人或社會的需要,商品就無銷路、無市場,那麼他們所追求利潤的初衷就會化為泡影。

其次,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商品屬性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公有製為主體的基礎上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一種個人才能充分發揮,個性充分展現的幸福社會,這種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性質,決定了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在生產目的、運行機製和分配方式等方麵,把商品經濟本身所客觀具有的利他的、服務的屬性凸顯出來,將其服務的對象指向廣大人民群眾,並在實現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滿足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所追求的合法利潤,從而實現他們自身的特殊利潤同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利潤相結合。於是,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條件下,所謂“利潤最大化”的性質、內涵也因此發生了與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所奉行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價值觀的根本變化,達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把商品生產本身所具有的為他人服務的特性凸顯出來,並把它們服務的對象指向廣大人民群眾,但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並不會自然而然地被人們自覺實踐,需要一個引導和教育的過程。

毛澤東曾指出:“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這句話精辟地概括了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內容與要求。

1.堅持一切言論、行動從人民利益出發。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就會得到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會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就會複興強大。違背了人民的利益,不論誰,不論他的勢力有多大,終究會被人民所唾棄。

2.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雖然說,人民在任何時候都占人口的絕大多數,並且是有著共同利益的社會群體,但人民內部存在著不同階層、集團,不同階層、集團間有著不同的具體利益關係。因此,並不是每一個階層或集團的利益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稱為人民的利益。從人民的利益出發,是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

所謂根本利益是指代表社會的發展方向,反映絕大多數人的共同願望和要求的利益。我們要樹立全局觀,使個人的或集團的利益服從於人民的利益,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3.要堅持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就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於糾正工作、學習中的缺點和錯誤。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們堅持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原則是指在社會主義職業活動範圍內,調節個人、職業集體和全社會關係的指導思想,是衡量人們職業行為和職業道德的基本標準,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體係的出發點和歸宿。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就是集體主義。

(一)集體主義的含義

集體主義是一種先公後私、公私兼顧的思想,主張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團、民族、階級和國家利益,堅持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兼顧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集體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它體現著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強調人類曆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人民群眾是曆史的真正主人,反對英雄人物創造曆史的唯心主義;集體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想,強調社會主義的政治製度是民主集中製,民主集中製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及其代表行使國家權利的民主,是一種真正代表集體成員的民主;集體主義作為一種財產製度,是維護社會主義公有製的經濟製度,並以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為根本目的,強調集體的、國家的公共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反對任何損公肥私、侵吞集體財產滿足個人私欲的行為,是要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以廣大人民的共同富裕為最終目的經濟製度;集體主義作為道德的一個基本原則,它是和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相對立的一種道德行為原則,集體主義主張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一致性,集體的利益和意誌高於個人的利益和意誌。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係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集體主義之所以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因為集體主義貫穿於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範的始終,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關係的最根本的準則,也是衡量個人職業行為和職業品質的基本準則,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客觀要求,是社會主義職業活動獲得成功的保證。

(二)集體主義的基本要求

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要求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關係。

1.關心集體,做到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在社會主義社會,國家、集體、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國家利益是指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帶有長遠性和全局性的利益。集體利益是指集體所有成員的共同利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個人利益的基礎和保證,人們隻有在為集體利益奮鬥中才能實現個人利益。

2.在保證社會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要把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結合起來,盡可能地保證和滿足集體成員的個人利益。社會集體利益歸根到底是為了保障勞動者和社會集體成員的個人利益的實現。社會集體利益雖然不是個人利益的機械相加的總和,但它也不是存在於廣大群眾個人利益之外的東西。社會主義道德不僅承認個人利益的存在,而且認為關心和照顧個人利益是社會主義道德的一個重要原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要求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要從大局出發,在維護國家、社會整體利益的前提下,去獲取正當的個人利益。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提出,要形成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3.當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社會集體利益,甚至為保護社會集體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把個人利益完全地融合到國家、民族解放的最大利益中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為了國家、民族和集體的利益,犧牲個人和家庭的利益,無私奉獻,不求索取,譜寫了光輝壯麗的人生篇章。有的為了保衛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一)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礎與核心,是對各行各業從業者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從事任何工種的人員隻有愛崗敬業,才能忠於職守,才能認真負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從而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最大作用和取得更大成績。

1.愛崗敬業的含義

所謂愛崗,就是指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所謂敬業,就是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表現為對本職工作認真、負責、恪盡職守、精益求精、任勞任怨。中國古代學者對“敬業”雖然有不同表述,但意思基本相近。韓非認為“敬業”就是“專心致力於學業或工作”見《韓非子·喻老》;朱熹對“敬業”的解釋是“專心致誌,以事其業”,即敬業的核心要求是嚴肅認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盡職盡責。愛崗敬業,是指從業者在自己的工作中,認真對待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地履行自己所從事的社會事務行為,以及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嚴肅認真、任勞任怨、精益求精的強烈事業心和忘我精神。熱愛本職工作、忠於職守是愛崗敬業的核心。在現實生活中,愛崗和敬業總是聯係在一起的,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的進一步升華。敬業是弘揚職業道德的前提和核心,隻有敬業才能愛崗,才能忠於職守、樂於奉獻。

愛崗敬業通常表現為對自己的崗位職責負責到底,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尊重自己的崗位職責,做到樂業、勤業和精業。樂業就是喜歡自己的專業,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勤業就是勤奮學習專業知識,鑽研自己的本職工作。勤業要求愛學習,做到勤奮、刻苦和頑強。學習是從業者事業前進的永恒動力,勤奮是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的關鍵,刻苦是從業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頑強是從業者必須具備的堅強意誌。精業就是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精益求精。精業需要嚴格要求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通俗地說就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

2.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作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較難,尤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每天不斷重複的機械性工作中堅持做到愛崗敬業更是難上加難。要真正做到愛崗敬業,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態度,認真履行職業義務和遵守職業紀律,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職業技能。

(1)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態度

職業理想是從業者在選擇職業時所抱的理想,貫穿於職業活動實踐的始終。從業者樹立了正確的職業理想,在整個職業活動中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在職業活動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才不氣餒,才能始終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即使在社會現實生活中,真正能夠完全實現自己職業理想的並不多,但應正確認識理想的可能性與現實性的辯證關係,激勵自己不斷超越,感受實現自身價值的喜悅,全力以赴、腳踏實地地為實現理想而努力。

職業態度就是勞動態度,它是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對社會、對其他勞動者履行各種勞動義務的基礎,它是從業者精神境界、職業素質的重要體現。職業態度的端正與否,可以體現出一個人、一個部門或一個單位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貌。在勞動過程中是積極樂觀、不辭辛勞,對生活充滿希望,熱愛自己的職業,還是拈輕怕重、馬虎應付,視自己的職業為兒戲?顯然,前一種是愛崗敬業的表現,而後一種是好逸惡勞的表現。

(2)認真履行職業義務和遵守職業紀律

職業義務是指人們在職業活動中自覺履行對他人、社會應盡的職業責任。職業義務作為一種道德責任,是對從業者的基本職業道德要求,也是一種職業責任感。一般來說,從業者從一定的職業義務出發,為盡某種社會義務而選擇的職業活動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高度自覺行為,是一種不需要外來約束的主動行為。因此,隻要從業者認真履行了職業義務,就會做到愛崗敬業。職業紀律是一種職業行為規範,它要求從業者遵守行業的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職責。職業紀律是引導和約束人們職業活動的一種特定的方式。所有從業者如果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自覺遵守職業紀律,以職業紀律來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就體現出了愛崗敬業。

(3)努力提高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即指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所需掌握的技術和能力。一個人不論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職業技能不僅能夠在人們確定職業態度、明確職業理想的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而且也是職業理想付諸實現的重要保障。每一個從業者隻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技能,才能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做出成就,做到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不僅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也是體現個人價值,在崗位上有所作為的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位從業者隻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正確地對待工作,找準自己的定位,切實立足本職,真正做到愛崗敬業,才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作用,才能對社會作出貢獻,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3.愛崗敬業的作用及意義

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需要。所以,愛崗敬業不僅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和企業存在與發展的需要。愛崗敬業的作用及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愛崗敬業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個人生存和發展的角度來看,每個人要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唯有一份穩定的職業和適合的工作崗位;一個人要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和廣闊的生存發展空間,就需要有一個展示自己才華和技能的地方。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就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平台。所以,一個人有了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就應該充分地利用它開展工作。在愛崗敬業精神的指引下,每個從業者都應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出色地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就有可能實現從工作責任較小、技術含量較低的工作崗位向工作責任較大和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崗位上展示自己。每一個單位都喜歡愛崗敬業的員工,如果從業者能出色地完成單位交辦的每一項工作,為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或作出更大的貢獻,就有可能在單位更為重要的位子發揮作用,並由此獲得更多的提升機會和薪酬,從而實現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願望。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擁有的工作崗位與自身理想之間總是有一定差距,如果從業者對自身工作崗位不滿意,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在工作中就會表現出責任心差,紀律渙散,甚至個別人因品行不好而走上犯罪道路,最終被用人單位解聘,被社會淘汰。實踐證明,一個人是否愛崗敬業,直接影響到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不愛崗敬業的人在單位往往得不到重用和提拔,工作也無業績可言,成功的機會就很少;而愛崗敬業的員工在單位就會得到重用和提拔,並因此得到更高的薪酬。所以,每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在何種崗位上都應盡最大努力做到愛崗敬業。

(2)愛崗敬業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

愛崗敬業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員工愛崗敬業這一重要的精神支撐力,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壯大。一個人一旦做到了愛崗敬業,就會全身心投入到企業的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業。同時,愛崗敬業能幫助人們在企業中正確處理同事間關係,化解各種矛盾。一個具有愛崗敬業精神的人,往往有博大的胸懷,不會對個人得失斤斤計較,會感染周圍同事,大家同心同德、齊心協力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一個具有愛崗敬業精神的團隊,大家注意力就會集中到工作上,不會在人際關係上耗費過多精力,人際關係會很和諧,從而營造出很好的企業文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麵對行業間的巨大競爭,要贏得市場、獲得更大的利益,就離不開廣大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

(3)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

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化分工和發展的需要。一個社會,現代化程度越高,社會化分工就越細,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就越高。愛崗敬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綜合競爭力,促使各行各業更好更快地發展。如果每一個人都愛崗敬業,就能營造一種奮發向上的氛圍,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推動社會的全麵發展。所以,愛崗敬業不僅是滿足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

(二)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礎性行為規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既是人們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也是從業者對企業、對社會所承擔的職責和義務,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必要條件。

1.誠實守信的含義

誠信是對明禮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即古人所說的“禮於外,誠於內”。它的基本內容是誠實、誠懇、信用,也就是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誠信的基本內涵,包括“誠”和“信”兩個方麵。《周易》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孔子曾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見《論語·顏淵》《說文解字》中對“誠信”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

誠實守信作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範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豐富的內容,它包括:在政治生活中,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濟生活中,依法辦事,平等交往,誠實待人,信守合同,講信譽,講信用;在日常工作中,高度負責、表裏如一,實事求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開誠布公,以誠相待,反對虛偽。

2.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是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指一個人說話辦事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是非分明,不弄虛作假,時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並竭力為之奮鬥。鄧小平說過:“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就是實事求是。”見《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視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是不識時務、缺心眼、窩囊的表現,使得這樣做的人受到不應有的傷害。究其根源是利益上的衝突和個人私欲的膨脹,是個人不敢或者不願意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的真實原因。在現實社會中,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需要很大的勇氣,要把個人的安危和利益置於腦後,要敢於麵對權勢。實際上,不做老實人、不說老實話、不辦老實事的人最終害的還是自己,因為人與人相處,如不坦誠相對,即使你一時說謊話、欺上瞞下辦成一件或幾件事,總有一天會露出破綻而被人看出真實麵目,最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然,說老實話並不是不分場合、不看情況,有什麼說什麼;也不等於說話不講技巧、不講藝術,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2)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

信守諾言就是承諾的事一定辦到。我們通常所說“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一諾千金”就是講的信守諾言。所謂信譽,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單位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形成的一種相互信任的社會關係。信用的意思是能夠履行諾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難以建立,但容易丟失,用數十年工夫建立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一事的不當言行而失掉。信用常常不用爭取而自行出現,又總是無緣無故地消失,而且信用一旦喪失,就很難完全恢複。

(3)忠誠所屬企業

擁有忠誠的員工,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員工對所屬企業是否忠誠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一個企業員工,他不僅代表個人,也代表這個企業。如果一個企業員工不能誠實守信,那麼該員工所代表的企業就得不到社會的信任,無法與社會進行經濟交往,從而會影響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現代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關係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因此,忠誠所屬企業在現代社會是誠實守信的一個基本要求。忠誠所屬企業,首先要關心企業發展。員工作為企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要以主人翁的態度和精神與企業同生存共發展,時刻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作為個人行動的準則,真誠地熱愛自己所屬的企業,努力為企業工作,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積極主動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其次要維護企業的信譽。任何一個企業員工,要想在企業中生存和發展,以此獲得必要的報酬,進而實現個人價值,都必須要維護企業的信譽。俗話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企業員工都不維護企業信譽,導致企業信譽喪失,最終企業破產倒閉,也就不存在個人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最後,要保守企業的商業秘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企業員工保守企業的商業秘密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一些關鍵技術領域的商業秘密一旦泄露出去,就會給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並有可能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每一個企業員工都要忠誠於自己所屬企業,保守企業的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