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教育理解階段教育的主要方法:一是職業道德教育要有針對性。高職院校學生到二年級時每個人的特點都相繼表現出來了,因此,這個時期的職業道德教育應注意認識和掌握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增強工作的針對性。二是職業道德教育要反複抓,抓反複。二年級學生已經了解適應了大學生活,他們易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行為易鬆懈。因此,職業道德教育要在一年級的基礎上繼續加強理論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堅持常抓不懈,反複抓,抓反複,避免時緊時鬆,忽冷忽熱的現象。三是引導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師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及時進行表揚,對學生的不良習慣進行針對性的矯正和補救,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不斷進行自我反省、自我解剖,使職業道德修養建立在高度自覺的基礎之上,實現“德化於自身”,讓學生不論在何種條件下,都能用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四是把說服和約束相結合,以說服為主,減少灌輸教育,把職業道德教育寓於各種活動之中。
三、職業道德教育實際運用階段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實際運用階段主要是針對三年級的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不是靠某個階段的教育或強化一蹴而就的,職業道德的養成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忽略對大學三年級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對其放任自流,很容易導致其道德滑坡。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在崗位上實習實訓,但是還未真正進入社會,思想成熟度低,危機感不強,獨立思考能力弱,突然脫離了學校裏班主任、輔導員和科任教師的德育教育,又麵臨著工作實踐、就業等多重壓力,思想上產生問題卻找不到適宜的解決渠道,這些因素無形中會增加大三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的難度。大三學生的實習實訓是就業實戰期,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教學期,是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關鍵環節,前兩年積累的專業知識、鍛煉的能力和職業素養在這時候要運用和施展,必須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工作環境下進行充分的交往和合作,真正地開展職業工作,才可能形成職業道德。高職院校在學生實習實訓期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促成學生向員工轉化的重要舉措,是職業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職業道德教育有助於學生自身素養的不斷完善。因此,這個時期的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繼續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職業理想和崇高的敬業精神,樹立崗位成才的觀念,自覺遵守職業紀律,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具有較強的道德評價和道德自律能力;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培養社會責任感,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係。
職業道德教育實際運用階段的重點是通過校外的頂崗實習和職業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敬業意識、職業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習慣。具體包括:結合行業和專業的發展曆史進行愛國、愛專業教育;擺正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正確對待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係的教育;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係、理想與現實的關係的教育;選擇職業的標準,培養艱苦創業的精神,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的教育;安全生產、質量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的養成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實際運用階段的主要方法為:一是加強實習實訓指導,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高職院校三年級的學生已普遍進入實習實訓階段,實習實訓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際的崗位工作過程中學習,使學生向員工轉變,做一名合格的從業者。這個階段學生開始真正了解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狀況,實際運用職業道德理論知識,為此,要提高實習實訓的效果,使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之才。要對實習實訓精心設計,周密地計劃、詳細地規劃好實習過程中所開展的各項職業道德教育活動的時間、內容以及活動的形式,讓學生正確認識角色轉變,敬業、樂業,躬行踐履,順利渡過實習實訓適應期,滿懷豪情走好從業第一步,早日完成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使他們在本職崗位上,最終實現職業生涯目標;同時,加強學生對職業意義的認識,使學生懂得職業並非僅僅是個人謀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獻社會,實現人生價值,施展個人聰明智慧的場所,讓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二是建立職業道德綜合評價體係,促進學生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要通過建立職業道德綜合評價體係,把職業道德因素納入學生的實習實訓成績評定中,從而促進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綜合評價體係應全麵、詳細,評價標準要具體、客觀,評價內容應著眼於實習實訓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著眼於通過職業素養的提高來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特別是通過引導實習實訓學生在職業行為中踐行以“為人民服務、愛崗敬業”為核心內容的社會主義職業理念和規範,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切實提升學生進入職場、服務社會的能力。
職業道德教育實際運用階段的主要方法:一是要對實習實訓學生實行特殊的管理製度。在實習實訓過程中,實習生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單位的員工,具有雙重身份,因此對他們要進行特殊的管理。一律按學校或單位的管理模式都不利於學生職業道德的形成。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學校在學生實習實訓時,完全把學生當做單位的員工來看待,管理完全按單位的模式進行。由於學校生活和單位生活相差很大,完全按單位的管理模式,學生很難適應,如很多學校實習生一到單位馬上實行白班和夜班製度,而且每天工作時間也比較長,部分學生因此而討厭所從事的職業,這就不利於職業道德的培養。二是正麵教育和反麵教育相結合,發揮榜樣教育的作用。由於德育機製具有抑惡揚善的作用,因此,職業道德教育必須采用正麵教育和反麵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各行各業、各個時代都有英雄事跡與模範人物出現,這些優秀的職業典型與榜樣,能夠喚起人們對自己職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正麵教育,就是利用相關行業的積極素材作為榜樣來教育學生,讓學生以此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進而主動地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反麵教育,是指利用相關行業的一些消極素材作為典型來教育學生,讓學生知道哪些行為和表現是不應該出現的,從而達到職業道德教育的目的。此外,高職院校大三的學生涉世未深、生活閱曆淺、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情緒波動大,在正麵教育和反麵教育相結合時,應該以鼓勵為主,對其實習實訓中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三是加強實習實訓總結,鞏固職業道德教育成果。實習實訓過程可以讓學生領悟到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單位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學到了怎樣做人、怎樣求知,真正體會到了社會的複雜、人生的艱辛,樹立起正確的競爭意識,真正懂得在工作生活中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因此,高職院校在學生實習實訓完成後,應要求學生對實習實訓情況進行認真總結,寫出職業道德實踐體會,讓學生對實踐中形成的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進行認真總結,鞏固職業道德教育成果。
[1]呂鑫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沈劍光.高職院校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馬樹超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與問題.探索與爭鳴,2003(5)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李麗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探析.http://www.chinaacc.com/new/
[6]鍾佐彬,徐敬潔.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內江科技,2010(3)
[7]羅雙平.職業選擇與事業導航.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8]王易,邱吉.職業道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9]高占祥,王青青.道德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0]曹勝高.國學之道.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11
[11]郭宗聖,李河水.職業道德教程.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12]朱力宇,張偉.職業道德與法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3]趙綏生.職業道德概論.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
[14]張博穎.社會主義榮辱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15]陳文昆.論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原則.職業時空,2009(1)
[16]陳喜林,劉雲冰.論職業道德教育的原則.科技創業月刊,2006(1)
[17]人民日報理論部編.六個為什麼.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
[18]關於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思考.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
[19]李保福.加強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中國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網
[20]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1]王朝輝,畢豔紅.交通執法人員職業道德與依法行政.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2]郭宗聖,李河水.職業道德教程.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3]甘文.公民道德修養讀本.北京:團結出版社,2001
[24]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編.思想道德修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5]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編.職業道德.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部出版社,2009
[26]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編.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部出版社,2009
[27]馬樹超等.新時期上海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8]張博穎.社會主義榮辱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9]韓強.高校幹部隊伍建設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30]重慶市高職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及思考.大家論壇網
[31]高貫中.職業技術教育德育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32]王峻岩,翟秀文,張誌國.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讀本.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33]張建文,思想政治課程與教學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本書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基本規範教育為重點,以高職院校學生全麵發展為目標,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適應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需要而編著。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對高職院校職業道德的教育進行了全麵的闡述。由於筆者擔任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十多年,長期分管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工作,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體會和感受較深,故認識到編寫本書的作用和意義。
在進行研究和撰寫本書過程中,廣泛參考和借鑒了有關的學術成果,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本書在編寫與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其他兄弟院校、學院有關同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還有出版社同誌的鼎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本書從選題到成文時間緊迫,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工作繁忙,故書中難免有疏漏和錯誤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和同行批評指正。
王東平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