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文學創作注重在大敘事中看到個人的精神
蘇寧
2012年,四川文學藝術從創作觀念到藝術手法都在尋求突破,彰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從文學方麵看,作品的精神內涵獲得了較大的提升,文體和敘述更為成熟,創作理念上更加注重主體對現實的體驗和思考。創作題材更為寬泛,創作內涵上更加深邃,一改四川文學鄉土敘事沉重的主題,增加了亮色。作者隊伍更為年輕化,中青年作家成為創作的主體;新的創作群體如“康巴作家群”異軍突起,網絡文學發展勢頭強勁。藝術方麵,在平靜的外表下,四川藝術界的新動向和新趨勢已經破土而出,走向國際與回歸傳統,正成為四川藝術界的雙引擎。繼多次榮獲茅盾文學獎等全國性大獎之後,2012年四川文學藝術收獲多項國家級獎項。
2012年四川長篇小說創作題材多集中於軍旅生活、時政、女性、曆史、民族。作家從現實重新進入曆史,掀開曆史的地表,去尋問曆史的隱藏者。革命年代的紅色記憶雖然是一種大敘事,但在大敘事中仍能看到個人的精神。如鄧賢的《父親的一九四二》(《當代》2012年第5期),展現了英雄主義與人性的力量、戰鬥中的生死考驗,由於有大量的史料做基礎,細節更為豐富生動。小說有對曆史書寫的獨特理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曆史行走的情狀。作者的敘述采取曆史與現實相交融的手法,將人性書寫與曆史感結合在一起。這些反思曆史的作品具有後革命敘事的明顯特征。冰春的長篇小說《戰將》也描寫了一個曆經戰爭的家庭:別具特色地描寫了親情與堅守人生信仰的衝突。這些作品試圖代表曆史的良心,是從曆史的角度反思人性與民族精神,使得曆史資源生出了新意。王甜的《同袍》和劉春光的《那時滿地霜紅》兩部作品都可以看作是成長小說。這些軍旅生活描寫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尋找的主題,展示了作家對當下軍營生活多側麵的思考。作者將筆下的衝突以略帶輕鬆、戲謔、幽默的筆法敘述出來,體現出一種清新的風格,帶有年輕人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訴求。
都市題材在四川本土經驗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堪稱近年來四川文學創作的一個新變化。許多作家正是在處理都市生活時表現出他們新的思考。在現代化艱難的關隘中,都市同樣麵臨著極大的誘惑與困境。庹政的《猛虎市長》和老謙的《酒話》是兩部反映當下官場文化生態的作品。它們或是對官場潛規則的揭露,或是苦苦尋找真正體現生命價值的途徑,如《酒話》中的基層官員。他們並不自甘墮落,卻身不由己、隨波逐流。兩部作品呈現官場的“原生態”,對充斥官場的權力、金錢、陰謀都有生動細致的揭露。本年度女性題材小說佳作迭出,作家們正視現實,著重探索消費社會語境中女性的心理與生存策略。在塑造女性形象時,沒有陷入預設的敘述套路中。顏歌的長篇小說《段逸興的一家》(《收獲》2012年第5期)是作者的轉型之作,從前些年的實驗小說轉為寫實,用細膩的筆法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將一個較為散淡的人生故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賦予故事和人物以質感,小說更專注於人性人情平實表象之下的細微之美。黎曉鉦的長篇小說《天地情》、何小竹的《女巫之城》和杜怡臻的《女白領≠女人幫》三部小說都是對於當下消費社會語境中女性境遇的描寫。
據統計,至2012年12月底,有5家全國重點文學期刊發表了四川作家的中篇小說:《收獲》第6期刊發了七堇年的《站者那則》,《小說選刊》第10期和《小說月報》第11期同時選刊了裘山山的《意外傷害》,《十月》2012年第1期刊發羅偉章的中篇小說《回憶一個惡人》,同期刊發四川另一作家章泥的短篇《荒山菊》。四川全年發表於全國各大文學期刊的中短篇小說共收入17篇,發表於省級以下刊物的也有不少好作品,如《四川文學》發表的一些中短篇小說完全可以和全國一類刊物作品比肩。其他地方性在全國有影響的刊物如《鍾山》《清明》《大家》《江南》《芳草》《作品》《天涯》《芙蓉》等,都刊發了不少優秀的四川文學作品。從作者情況來看,除羅偉章、裘山山等知名作家外,青年作家成為本年度創作的主要群體,由此可見青年作家正在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