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規範化淺探(3 / 3)

漢語語法是一門複雜的學問,絕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而修辭,雖然也有一些基本規則,但靈活性就更大。要掌握語法修辭的規律,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我們做編輯的人,又必須具備高水平的修辭功夫。其原因,正如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長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

與外語的語言結構大體相同,漢語也是由詞素(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單位。詞根、前綴、後綴、詞尾都是詞素。有些詞隻包含一個詞素,如“人”;有些詞則包含兩個詞素,如“老虎”;有些詞甚至包含三個詞素,如“圖書館”)、詞(語言裏最小的、可以自由運用的單位)、詞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的組合,如“新社會”“打掃幹淨”“破除迷信”等)、句子(詞和詞組構成的、能夠表達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或感歎的語氣。其末尾用句號、問號或歎號)、句群(一組有清晰的中心思想、前後又銜接連貫的句子)五級語言單位構成的。不過,由於外語由字母拚音組合,而漢語則由漢字組合,漢語的語法便呈現出一些與眾不同之處,顯得獨特而又複雜。

我們研究漢語語法,說得明白些,其實就是研究詞素、詞、詞組、句子和句群五種語言單位的組合規律。

古漢語的基本單位是詞。詞又有實詞和虛詞之分(實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等;虛詞有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歎詞等)。這些詞在組合時,必須依照一定的規則,亦即依照古漢語的語法。

詞與詞組成詞組;詞組與詞組組成句子。句子的成分有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獨立語、兼語等。按結構可分為單句和複句兩類。單句是按照語法組合起來,結構清楚、表達明白的句子;複句則是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上互有聯係、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的組合。若幹相銜接的句子組成一個句群;若幹句群有組織地組合起來成為一篇文章;若幹文章有組織地組合起來成為一本書。可見,遣詞造句是“立言”之本。劉勰說得好:“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無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無畢矣。”

修辭的要求有三:一曰準確,二曰鮮明,三曰生動。常用的修辭方式有比喻、借代、比擬、誇張、襯托、模擬、雙關、引用、移就、拈連、婉曲、對比、對偶、排比、反複、起興、幽默、諷刺、設問、反問、層遞、聯珠、回文、倒裝等。

古漢語中常見的語法現象

前已述及,現代漢語中滲透著不少古漢語的成分。作為編輯,要處理好書稿,使之達到語言規範化的要求,很有必要了解並掌握古漢語中常見的一些語法現象。諸如名詞作狀語、名詞作動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名詞、主謂倒裝、賓語前置、介詞結構後置,如此等等。限於篇幅,本文就不贅述了。

1995年7月8日

注釋:

〔1〕 熵是熱力學中的一個狀態參數,其數學表達式S(熵)=∫dQ/T。熵的增大,意味著物質作功能力的減小。

〔2〕 此處所謂“邏輯”,主要指的是形式邏輯。

〔3〕 一說為5 340個,參見《讀者參考》1996年第5輯157頁。

參考文獻:

1.高斯.編輯規律探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285~303.

2.劉允聲,彭格人.古詩文譯注〔M〕.北京:中國農業機械出版社,1984.650~662.

3.楊鴻儒.當代中國修辭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6~9.

(本文在第三屆四川省出版理論研討會上發表,獲優秀論文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