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龍:華語寫作當仁不讓的大師(1)(1 / 1)

古龍:華語寫作當仁不讓的大師(1)

2014多情俠客柔情筆古龍作品名鑒

金庸老朽古龍死,黃易瑞安亂紛爭。滿眼雲煙終覺淺,江湖寂寥更無人。

一.釋題

古龍:小說家,原名熊耀華,祖籍江西。1960年第一部小說《蒼穹神劍》出版。

華語寫作:說古龍是武俠小說大師是沒有異議的,說他是小說大師,可能沒幾個嚴肅批評家肯讚同。但古龍小說對華語來說意義是非凡的,它是一種強烈的、具有獨特個人風格的文體,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表現力,嚴格說來這樣的作家是極為罕見的,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他堪稱大師。

當仁不讓:這個詞的含義不是說絕無僅有,魯迅、胡適等人當然也是大師,我是想說,如果要開列一份華語寫作的大師名單,不包括古龍將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公正和可恥的。

大師:何謂大師?一般來說大師應該具備如下三個特征:對某一領域知識、方法的通盤掌握;作出重要的、帶有根本性的創造或發現;超出狹窄專業範圍的廣泛影響力(不要誤解為到處做秀)。比如說在科學上,像牛頓、愛因斯坦、玻爾等人便是這樣的大師。

二.情結

古龍的文體簡潔、有力,遺憾之處在於缺乏雕琢,當你有了一定閱讀量和人生閱曆後就能意識到這一點。但古龍是一種情結,就像初戀情人,很多年後你發現她並不漂亮,但這一生你都不會忘記她,無意中當你想起她時仍然會心動,會有一絲淡淡的感傷。

至今還記得初二時讀到古龍的感受,那是一種驚豔的感覺,那本書叫《絕代雙驕》。那是在一個保守的年代,一個封閉、落後的鄉村中學,一個眼界狹窄、很少接觸新鮮事物的少年。之前讀過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當時的鑒賞力還不足以將他和梁羽生、臥龍生、諸葛青雲等人區分開,然而古龍不一樣,他和他們所有人都不一樣。

那時隨便一本拙劣的武俠小說都要一口氣將它讀完,就算是陳青雲之流的作品也不例外。它們豐富了想象力,是實實在在的精神食糧,令人愉悅,這是兒童文學、純文學作品不能帶體驗。而古龍筆下精奇古怪的人物、詭異莫測的情節、瑰麗誇張的想象、蕩氣回腸的友情,這一切以簡潔而富於神韻的語言表現出來,《絕代雙驕》已經令人歎賞不已,卻還有更精彩的《陸小鳳傳奇》、《蕭十一郎》、《流星·蝴蝶·劍》……不啻於一道道豐富、精美的精神大餐。

如果沒有閱讀過武俠小說會怎樣?如果沒有閱讀過古龍又會怎樣?這個假設是沒意義的,應該感謝冥冥中的安排,在正確的時間遇到了它們。後來也讀過一些純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的精雕細琢是古龍無法比擬的,有些作品的思想深刻和藝術高度也是古龍不能夢見的,但卻再也找不到閱讀古龍時的那種快感和激情了。古龍作品中洋溢著的情感、想象力、力量和美已經被神化。或許這就是情結吧,這取決於機緣,也和作品本身有關,類似的還有王朔情結、周星馳情結。如果這種感受不是個別體驗,那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