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華語寫作當仁不讓的大師(2)
2014多情俠客柔情筆古龍作品名鑒
三.師承
也許用“影響”這個詞比較合適。有人說古龍:“少年時期便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一般多以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馬、海明威、傑克倫敦、史坦貝克小說乃至尼采、薩特等西洋哲學的影響啟迪。”古龍自己也說:“我喜歡從近代日本及西洋小說‘偷招’。”
這些是不錯的,想補充說明的是,也許古龍受到中國傳統小說的影響更大些,這些小說不僅是七俠五義之類,更有唐宋傳奇及各類筆記小說。記得古龍在某篇文章中引用過張騫《耳目記》中的一則故事,為方便起見抄錄如下:
隋末,深州諸葛昂,性豪爽,渤海高瓚聞而造之,為設雞肫而已。瓚小其用,明日大設,屈(邀請)昂數十人,烹豬羊等長八尺,薄餅闊丈餘,裹餡粗如庭柱,盤作酒碗行巡,自作金剛舞以送之。昂至後日,屈瓚所屈客數百人,大設,車行酒,馬行炙,挫碓斬膾,磑礫蒜齏,唱夜叉歌獅子舞。瓚明日,複烹一雙子十餘歲,呈其頭顱手足,座客皆喉而吐之。昂後日報設,先令美妾行酒,妾無故笑,昂叱下,須臾蒸此妾坐銀盤,仍飾以脂粉,衣以錦繡,遂擘腿肉以啖,瓚諸人皆掩目,昂於奶戶間撮肥肉食之,盡飽而止。瓚羞之,夜遁而去。
筆記類小說的特點是故事性強,環環相扣,講究意境、語言的錘煉,篇幅短小卻極具表現力。這對古龍的影響應該要比西方小說直接的多。古龍小說許多特點其實也是傳統筆記小說的特點,比如對短篇及中篇的駕馭能力要強過長篇等,上麵引用的這段文字似乎也是古龍追求“變態”趣味的一個來源。古龍剛出道時是以傳統手法寫武俠小說,在趨於成熟後這些影響才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來,這顯然是主動追求的結果。
四.功夫
和金庸、梁羽生相比,古龍的招式是簡單的,——反複練習拔刀動作就可以了,隻要拔刀比對手快上0.0001秒,就能將對手斬於刀下。這當然隻是一個玩笑。小說追求的是藝術上的真,所以我們閱讀金庸等人的書,雖然並不相信諸如內功、拳法、劍式在真實搏擊中能起到什麼作用(特別是內功,其虛妄性不值一駁),但仍然喜歡讀,並且在閱讀中不懷疑它們的真實性。
其實就真實而言,古龍式的誇張才算合理,真實搏擊中起決定作用當然要算速度、力量以及臨陣時的狀態了,古龍隻是作了一些誇大而已。比如形容出手之快,要麼是一劍揮出能將滿屋飛舞的蒼蠅切成七八瓣,要麼是“沒有人見過他出手,見過他出手的人都已是死人”;再比如形容力量,陸小鳳能用手指夾住天底下任何兵器,而小李飛刀一旦出手,便是雷霆一擊、例不虛發,就連李尋歡自己都無力控製,如果陸小鳳碰上小李飛刀又會如何呢?古龍不會考慮這些,讀者也不會真的計較。
金庸的功夫是關於成長的寓言,古龍的不是,古龍不寫成長,古龍式高手一出場就極端的牛逼。古龍的功夫是內心衝突的體現。對古龍來說,勝負不僅取決於功夫高低,更取決於精神意誌。無招勝有招,“無招”不僅是功夫臻於化境,同時意味著內心超越的實現,《大地飛鷹》中噶倫喇嘛一旦證悟便歸入靜密,功夫對他來說不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