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龍:華語寫作當仁不讓的大師(5)(1 / 1)

古龍:華語寫作當仁不讓的大師(5)

2014多情俠客柔情筆古龍作品名鑒

九.感性

古龍小說也有哲理,古龍也說了很多貌似很有哲理的話,但他確實有些失敗,他在說理時往往流於膚淺、說教,實在不能打動人,無論那些道理看起來是多麼正確。這對一個小說家來說是要命的事,小說這種形式表現的不僅是藝術,思想也同樣的重要,從古龍受到的教育和他的興趣範圍——酒色、哥們義氣、偵探小說,看不出他有深厚學養和深刻思想的可能,他憑借的是他的聰明,悟性,他即便是有點兒深度的東西也是通過藝術性的文字表現出來的,這就是感性的古龍。

這本是瓊瑤擅長的領域,也是古龍的長處所在。古龍筆下的友情簡單、純樸、出於性情,甚至是沒來由的,他的描寫理想主義色彩濃厚,不太現實,卻能感人至深。古龍式的愛情、仇恨同樣至情至性,這些沒有淪為簡單的煽情實在是因為古龍太聰明,他綜合了太多的元素:創新的文體,真幻莫測、步步驚心、壓得人透不過氣的情節,蒙太奇式的表現手法……或許,古龍理性的地方就在於他運用一切可用的方法將他的感性發揮到了極致。

古龍(以及瓊瑤等人)的盛行,足以表明在理性世界的嚴謹、巍峨之外,還有一個廣大的感情世界,人們不僅有對理性、智慧的興趣,更有對情感、審美的訴求,畢竟那才是最直接的,不用太多思考和計較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古龍以他的努力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

十.缺憾

古龍的缺憾和他的成功一樣明顯。天妒英才,他沒機會,可能也沒有興趣修訂自己的作品,他是一個創造者,開拓者,不是文字匠人。可是他的小說現在看來實在太粗糙了,有時我會懷疑,這是我曾經讀過的古龍嗎?金庸老朽古龍死——金庸老朽固不足道,他早已封筆,古龍的死才是真正的遺憾……不讀武俠很多年了,很懷念中學時的那種心境,可惜再也不會回來了。

“可憐荒隴窮泉地,曾有驚天動地文”,雖說古龍安葬於公墓,絕不缺乏追悼者,但以這句詩來形容他仍然是再合適不過的。孤獨飄零的身世,渴望成名的野心與夢想,求新求變的藝術追求……酒色無度,英年早逝,他開創了一個派別,學者無數,卻後繼無人……他的影響力決不止於小說,他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思想、甚至說話方式……很多人將他比作李白,倘以宋詞相比,則非稼軒其誰?

就像《劍花·煙雨·江南》,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失敗之作,作者還停留在文藝青年的水平,有人卻特別的喜歡,喜歡它的殘缺、憂傷和不成熟。盡管有這麼多的缺憾,仍然認為古龍是華語寫作的一個奇跡。他曾經如此地關注於小說本身、藝術本身……握緊刀鋒,一息尚存就不會放下手中的筆。他有淺薄的地方,也曾受到利益上的驅使,但絕不矯揉造作、故作深沉。他的深刻有著切膚之痛,而非效顰得來,他拒絕玩所謂的純文學何嚐不是出於主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