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2 / 2)

18次:喪次,居喪之所。19卓子:公子卓,獻公之子,驪姬的妹妹所生。20《詩》:引文出自《詩·大雅·抑》。21“白圭”四句:謂白圭之瑕疵,尚可磨而除之;此言既出,不可追悔。圭:玉器,上尖下方。玷:白玉的斑點。22荀息有焉:謂荀息從君於昏,最終隻能以死兌現承諾。

齊侯以諸侯之師伐晉,及高梁而還1,討晉亂也。令不及魯,故不書。

1高梁:晉邑,在今山西臨汾市東北。

晉郤芮使夷吾重賂秦以求入1,曰:“人實有國2,我何愛焉3?入而能民4,土於何有5?”從之。

齊隰朋帥師會秦師6,納晉惠公。

秦伯謂郤芮曰7:“公子誰恃8?”對曰:“臣聞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讎9.夷吾弱不好弄10,能鬥不過11,長亦不改,不識其他。”公謂公孫枝曰12:“夷吾其定乎?”對曰:“臣聞之:唯則定國13.《詩》曰14:‘不識不知15,順帝之則。’文王之謂也。又曰16:‘不僭不賊17,鮮不為則18.’無好無惡,不忌不克之謂也19.今其言多忌克,難哉!”公曰:“忌則多怨,又焉能克?是吾利也。”

1郤芮:晉大夫。賂秦:指許秦以土地。2人實有國:言不為君,則國為他人所有。3愛:吝惜。4而:如。能:得。5土於何有:即何有於土,謂土地不難得到。6隰(xí)朋:齊大夫。晉惠公:夷吾。7秦伯:秦穆公。8誰恃:問在國內依靠何人。9讎:同“仇”。10弱:年少。弄:嬉戲玩耍。

11能鬥不過:能鬥而不過甚。此數句謂夷吾通達平和,無惡於國。12公孫枝:秦大夫,字子桑。13唯則定國:隻有行為合於法度方能定國。14《詩》曰:引文出自《詩·大雅·皇矣》。15“不識”二句:謂不用聰明機巧,以循天理。則:法,法則。16又曰:引文出自《詩·大雅·抑》。17僭:過,差失。賊:害,傷害。18鮮(xiǎn):少。則:法。19忌:忌人之能。克:勝。謂好居人上。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為仁1,使為左師以聽政2.於是宋治3.故魚氏世為左師4.

1目夷:字子魚,襄公庶兄。2左師:宋執政官。3於是:因此。4魚氏:子魚之後以魚為氏。

十年春1,王正月,公如齊。

狄滅溫2,溫子奔衛。

晉裏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3.

夏,齊侯、許男伐北戎4.

晉殺其大夫裏克5.

秋七月。

冬,大雨雪6.

1十年:公元前650年。2溫:周王畿(王城附近周圍千裏的地方)內的小國,故城在今河南溫縣西南三十裏。3“晉裏克”句:弑卓在上年而《春秋》書於今春,從赴告。獻公既死,卓已免喪,故稱君。荀息雖信守諾言,卻無遠謀,從君於昏,故稱其名。4北戎:山戎。5“晉殺”句:裏克弑二君,故稱名以罪之。6大雨雪:平地盈尺為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