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2 / 2)

既8,又欲立王子職而黜大子商臣9.商臣聞之而未察10,告其師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芉)[羋]而勿敬也11.”從之。江(芉)[羋]怒曰:“呼12,役夫13!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14!”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諸乎15?”曰:“不能。”“能行乎16?”曰:“不能。”“能行大事乎17?”曰:“能。”

冬十月,以宮甲圍成王18.王請食熊蹯而死19,弗聽。丁未,王縊。諡之曰“靈20”,不瞑21;曰“成22”,乃瞑。

穆王立23,以其為大子之室與潘崇24,使為大師25,且掌環列之尹26.

1楚子:楚成王。2訪:詢問,征求意見。3齒:年,年齡。未:未到確定太子之時。4愛:指內寵。5黜乃亂也:若立後來所生愛子而廢商臣,則生亂。6舉:立。7忍人:狠心之人。8既:既而,不久。9王子職:商臣之庶弟。10察:審。謂確定。11江羋(mǐ):楚成王之妹,嫁於江。羋:原本作“芉”,據阮元《校勘記》改。12呼:同“籲”。恨怒之聲。13役夫:賤者之稱。14“宜君王”句:楚王本無意殺商臣,江羋怒,故甚其辭。15諸:之,代指王子職。16行:出亡。17行大事:指發動政變。18宮甲:太子宮中的士兵。19熊蹯(fán):熊掌。蹯:野獸的足掌。熊掌難以煮爛,王請食之,欲拖以待變。20靈:《諡法》:“亂而不損曰靈。”21瞑:閉目。22成:《諡法》:“安民立政曰成。”23穆王:即商臣。24為大子之室:指為太子時所有的財產。室:家產。25大師:即太師。官名,主持國政。26列環之尹:宮廷侍衛長官。列兵環繞王宮,故曰環列。尹:長官。

穆伯如齊1.始聘焉,禮也。凡君即位,卿出並聘2,踐修舊好3,要結外援4,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5.卑讓,德之基也6.

1穆伯:公孫敖。2並聘:遍聘諸國。並:遍。3踐修舊好:保持從前的友好關係。踐:循。4要結:結交。5固:保障。6基:根基。

殽之役1,晉人既歸秦帥2,秦大夫及左右皆言於秦伯曰3:“是敗也,孟明之罪也,必殺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詩曰4:‘大風有隧5,貪人敗類6.聽言則對7,誦言如醉8.匪用其良9,覆俾我悖10.’是貪故也,孤之謂矣11.孤實貪以禍夫子12,夫子何罪?”複使為政13.

1殽之役:在僖公三十三年。2秦帥:秦軍統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皆在殽之戰中被俘。3秦伯:秦穆公。4芮良夫:周厲王時卿士。下引芮良夫詩見《詩·大雅·桑柔》。5有隧:形容迅疾。6類:法,法度。7聽言則對:順從之言,則喜而對答。聽:從,順。8誦言如醉:規諫之言,則如同醉酒而毫無反應。誦:諷,諫。9匪:不。10覆:反。悖:行為悖亂。11矣:也。12夫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此指孟明。13此條本與下年傳文相接,為後人所割裂。

二年春1,王二月甲子2,晉侯及秦師戰於彭衙3,秦師敗績4.

丁醜5,作僖公主6.

三月乙巳7,及晉處父盟8.

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盟於垂隴9.

自十有二月不雨10,至於秋七月11.

八月丁卯12,大事於大廟13,躋僖公14.

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

公子遂如齊納幣15.

1二年:公元前625年。2甲子:八日。3彭衙:秦邑,在今陝西白水縣東北四十裏。4敗績:大崩曰敗績。5丁醜:二十一日。6主:亦稱“神主”,死者之牌位,以木為之,三年喪畢,入藏於廟。7乙巳:十九日。8處父:陽處父,晉之正卿。9垂隴:鄭地,在今河南滎陽市東北。10不雨:不書“旱”而稱“不雨”,因五穀尚有收獲。11七月:周之七月,當夏之五月。12丁卯:十四日。13大事:指禘。按魯禮:三年之喪(實際上是二十五個月)畢,而祫於大廟,然後進行禘祀,祭祀之後,三年之喪即畢。大廟:太廟,周公之廟。14躋(jī)僖公:將僖公的牌位升於閔公之上。躋:升。僖公雖為閔公之兄,而繼閔公即位,廟次應在閔公之下,今升在閔公之上,故《春秋》書之以示譏。15納幣:古代婚禮有六,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幣即納征。男方派人至女家納幣以訂婚。幣:指帛。也泛指玉、馬、皮、圭、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