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1,且尋盟2.衛侯使孫良夫來聘3,且尋盟4.公問諸臧宣叔曰5:“中行伯之於晉也6,其位在三7.孫子之於衛也,位為上卿。將誰先?”對曰:“次國之上卿8,當大國之中9,中當其下10,下當其上大夫11.小國之上卿12,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製也13.衛在晉14,不得為次國。晉為盟主15,其將先之。”丙午,盟晉;丁未,盟衛,禮也。
1荀庚:荀林父子。2尋盟:尋元年赤棘之盟。尋:溫,重申。3孫良夫:衛之正卿。4尋宣公七年之盟。5臧宣叔:臧孫許,魯大夫。6中行伯:即荀庚。7其位在三:荀庚當時任上軍帥,地位在中軍帥、佐之下。8次國:第二等的國家。指侯、伯。9中:中卿。10下:下卿。11次國之卿大夫皆降大國一等。12“小國”四句:小國卿、大夫皆降大國二等。
13古之製:古製,公為大國,侯、伯為次國,子、男為小國。
14“衛在”二句:春秋時以強弱論大小,故衛雖侯爵,猶為小國。在:於,對於。15“晉為”二句:衛降於晉二等,則孫良夫與荀庚地位相當。然晉為盟主,故當先晉。
十二月甲戌1,晉作六軍2.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3,賞鞌之功也4.
1甲戌:二十七日。2六軍:晉原有上、中、下三軍,今又增設新上軍、新中軍、新下軍,為六軍。3“韓厥”句:韓厥將新中軍,趙括佐之;鞏朔將新上軍,韓穿佐之;荀騅將新下軍,趙旃佐之。六人皆新增為卿。4鞌之戰在二年。
齊侯朝於晉。將授玉1,郤克趨進曰2:“此行也3,君為婦人之笑辱也,寡君未之敢任。”
晉侯享齊侯。齊侯視韓厥4,韓厥曰:“君知厥也乎5?”齊侯曰:“服改矣6.”韓厥登,舉爵曰:“臣之不敢愛死7,為兩君之在此堂也。”
1授玉:行朝禮。朝聘必以玉,表示重禮。2趨:小步快走。3“此行”三句:言齊侯之來,為謝婦人之笑,非為兩國修好而來朝,晉君不敢當此惠。郤克使齊,為婦人所笑,見宣公十七年《傳》。4視:注視。5知:識,認識。6服改矣:戎服改朝服。7“臣之”二句:謂自己拚死作戰,正為今日兩君相好。
荀罃之在楚也1,鄭賈人有將置諸褚中以出2.既謀之,未行,而楚人歸之。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3,如實出己。賈人曰:“吾無其功,敢有其實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誣君子4.”遂適齊。
1荀罃:即知罃。2褚:裝衣服的口袋。3視:看待。4誣:《說文》:“誣,加也。”即以無為有。
經
四年春1,宋公使華元來聘2.
三月壬申3,鄭伯堅卒。
杞伯來朝。
夏四月甲寅4,臧孫許卒。
公如晉。
葬鄭襄公。
秋,公至自晉。
冬,城鄆5.
鄭伯伐許。
1四年:公元前587年。2華元:宋卿。3壬申:三月無壬申,壬申為二月二十六日。4甲寅:九日。5鄆(yùn):魯有東、西兩鄆。此為西鄆。地近於齊,在今山西鄆城縣東十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