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2 / 3)

六月,楚子囊、鄭子耳伐宋1,師於訾母2.庚午3,圍宋,門於桐門4.

1子囊:公子貞,楚令尹。子耳:公孫輒,鄭卿。2訾母(zīwú):宋地,在今河南鹿邑縣南。3庚午:十五日。4門:攻打城門。桐門:宋北門。

晉荀罃伐秦,報其侵也1.

1報其侵:秦侵晉在七年。

衛侯救宋,師於襄牛1.鄭子展曰2:“必伐衛。不然,是不與楚也。得罪於晉,又得罪於楚,國將若之何?”子駟曰3:“國病矣4!”子展曰:“得罪於二大國,必亡。病,不猶愈於亡乎?”諸大夫皆以為然。故鄭皇耳帥師侵衛,楚令也5.

孫文子卜追之6,獻兆於定薑7.薑氏問繇8.曰:“兆如山陵9,有夫出征,而喪其雄。”薑氏曰:“征者喪雄,禦寇之利也。大夫圖之!”衛人追之,孫蒯獲鄭皇耳於犬丘10.

1襄牛:衛地,在今河南範縣東南。2子展:公孫舍之。

3子駟:公子釭。鄭正卿。4病:苦,困。5楚令:楚令鄭侵衛。6孫文子:孫林父。7兆:燒灼龜甲形成的裂紋,古人以此預測吉凶。定薑:衛定公夫人,獻公之母。8繇(zhòu):卦兆的占辭。9此數句以陵、雄為韻(古音同在登部)。10孫蒯:孫林父之子。犬丘:宋邑,在今河南永城市西北。《四部叢刊》本作“大丘”。

秋七月,楚子囊、鄭子耳伐我西鄙。還,圍蕭1.八月丙寅2,克之。九月,子耳侵宋北鄙。

孟獻子曰:“鄭其有災乎!師競已甚3.周猶不堪競4,況鄭乎!有災,其執政之三士乎5!”

1蕭:宋邑,在今安徽蕭縣北十五裏。2丙寅:十二日。

3競:爭。已:太。此句謂鄭屢用兵。4周:指王室。5三士:指子駟、子國、子耳。

莒人間諸侯之有事也1,故伐我東鄙。

1間:伺其間隙。

諸侯伐鄭1.齊崔杼使大子光先至於師,故長於滕。己酉2,師於牛首3.

1“諸侯”三句:解釋《春秋》書齊世子光先於滕子之故。2己酉:二十六日。3牛首:鄭地,在今河南通許縣西北。

初,子駟與尉止有爭1,將禦諸侯之師而黜其車2.尉止獲3,又與之爭。子駟抑尉止曰:“爾車非禮也4.”遂弗使獻5.

初,子駟為田洫6,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7.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8.

於是子駟當國9,子國為司馬10,子耳為司空11,子孔為司徒12.冬十月戊辰13,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帥賊以入,晨攻執政於西宮之朝14,殺子駟、子國、子耳,劫鄭伯以如北宮15.子孔知之,故不死。書曰“盜16”,言無大夫焉。

子西聞盜17,不儆而出18,屍而追盜19.盜入於北宮,乃歸授甲,臣妾多逃20,器用多喪。子產聞盜21,為門者22,庀群司23,閉府庫,慎閉藏24,完守備25,成列而後出。兵車十七乘,屍而攻盜於北宮。子焜帥國人助之26,殺尉止、子師仆,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奔宋27.

子孔當國,為載書28,以位序、聽政辟29.大夫諸司門子弗順30,將誅之31.子產止之,請為之焚書32.子孔不可,曰:“為書以定國,眾怒而焚之,是眾為政也,國不亦難乎33?”子產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34,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不如焚書以安眾,子得所欲35,眾亦得安,不亦可乎?專欲無成,犯眾興禍,子必從之!”乃焚書於倉門之外36,眾而後定。

1尉止:鄭大夫。2黜:減。3獲:獲囚俘。4“爾車”句:謂尉止之車還是超過規定。5弗使獻:不讓尉止獻俘。

6田洫:田間溝洫。7“司氏”句:子駟以整理田間水道為名,侵奪四家之田。8五族:尉止和喪失田地的四家。不逞:不得誌。因:依靠。公子之徒:指子狐、子熙、子侯、子丁之族黨。四人於八年為子駟所殺。9當國:當政。10子國:公子發。

11子耳:公孫輒。12子孔:公子嘉。13戊辰:十五日。

14西宮:諸侯正寢(路寢)以外之別宮。下“北宮”同。15鄭伯:鄭簡公,其時尚幼。16“書曰”二句:《春秋》不書作亂者之名,因為其中沒有卿。大夫:指卿。《春秋》非卿不書名。尉止等五人皆為士。17子西:公孫夏,子駟之子。18儆:戒備。19屍:收屍。20臣妾:奴隸。21子產:公孫僑,子國之子。22為門者:置守門之人。23庀(pǐ):具。群司:眾官。24慎閉藏:謹慎守護所藏的財物。25完守備:加固守備。完:固。26子焜(jiǎo):公孫蠆。27尉翩:尉止之子。司齊:司臣之子。28載書:盟書。29“以位”句:卿大夫各守其職,聽受執政之命。辟:法。30諸司:各部門主管官員。門子:卿大夫之嫡子。弗順:不從。31將誅之:子孔欲誅從者。32焚書:焚毀盟書。33難:難治。34專欲:專恣。謂肆意而為。欲:恣。35得所欲:指當國。36“乃焚”句:焚書於外,欲使眾知之。倉門:鄭國都之東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