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穀:君主自謙之辭。意為不善之人。2師、保:都是負責訓導太子的官。3應受多福:謂為君。應:通“膺”,受。應、受義同。4鄢:鄢陵。鄢陵之戰在成公十六年。5為:使。
6弘多:甚多。7靈:福。8“獲保”句:謂得以善終。
9“唯是”句:若是埋葬祭祀一類的事情。唯:若。春秋:指祭祀。窀穸(zhūnxì):墓穴。指埋葬。窀:厚,深。穸:同“夕”。《說文·口部》:“夕者,冥也。”冥,幽。窀穸猶言“幽深之地”。禰(nǐ)廟:父死,在宗廟立主,稱禰。諸侯五廟(父、祖、高祖、曾祖、始祖),父廟最後,故曰從先君於禰廟。10靈:《諡法》:“亂而不損曰靈。”若:或。厲:《諡法》:“殺戮無辜曰厲。”靈、厲都是惡諡。11莫對:無人答應。12子囊:公子貞。謀:議。13君有命矣:謂君命諡靈或厲。14君命以共:君命以“共”為諡。15毀:舍,棄。16撫有:有,占有。撫、有同義。17奄:盡。征:取。18屬:使歸附。19“而知”二句:《國語·魯語下》:“楚恭王能知其過而為‘恭’。”
吳侵楚。養由基奔命1,子庚以師繼之2.養叔曰3:“吳乘我喪,謂我不能師也,必易我而不戒4.子為三覆以待我5,我請誘之。”子庚從之。戰於庸浦6,大敗吳師,獲公子黨。
君子以吳為不吊7.《詩》曰8:“不吊昊天9,亂靡有定10.”
1養由基:楚大夫,以善射著稱。奔命:接受命令赴敵。2子庚:公子午。3養叔:養由基。4易:輕。戒:備。
5覆:伏兵。6庸浦:楚地,當在今安徽無為縣南。7不吊:不善。8《詩》曰:引文出自《詩·小雅·節南山》。9不吊昊天:即昊天不吊。謂上天不恤下民。10亂靡有定:禍亂沒有安定之時。靡:無。
冬,城防1.書,事時也。於是將早城,臧武仲請俟畢農事2,禮也。
1“城防”三句:《春秋》書“城防”,因為冬天築城,舉事得其時。2臧武仲:臧孫紇。
鄭良霄、大宰石琺猶在楚1.石琺言於子囊曰:“先王卜征五年2,而歲(習)〔卜〕其祥。祥習則行3.不習4,則增修德而改卜。今楚實不競5,行人何罪?止鄭一卿6,以除其逼7,使睦而疾楚,以固於晉8,焉用之?使歸而廢其使9,怨其君以疾其大夫10,而相牽引也11,不猶愈乎12?”楚人歸之。
1“鄭良霄”句:二人使於楚被執,事見十一年《傳》。
2“先王”二句:先王以占卜決定征伐,五年之中,每年都要占卜吉凶。卜:原文誤作“習”,據《文選》李善注《東京賦》、《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引文改。祥:吉凶。3祥習則行:五年占卜皆吉,乃行征伐。4“不習”二句:如果不重複出現吉兆,則修其德行,另行占卜。5不競:謂不能修德自強。競:強。6止:拘留。一卿:指良霄。7除其逼:謂良霄不在,鄭大臣不互相逼迫。8固於晉:堅定事晉。9廢其使:廢其使命。10“怨其”句:謂良霄歸,將怨鄭君與其他大臣。以:與。11牽引:牽製。12愈:勝。
經
十有四年春1,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匄、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於向2.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3.
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己未4,衛侯出奔齊。
莒人侵我東鄙5.
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
冬,季孫宿會晉士匄、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於戚6.
1十有四年:公元前559.2向:鄭地,在今河南尉氏縣西南。吳子在向,諸侯會之,故曰“會吳”。3日有食之:此為公曆公元前1月14日之日環食。4己未:二十七日。5報十二年季孫宿入鄆。6戚:孫林父食邑,在今河南濮陽市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