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2 / 2)

宋皇國父為大宰,為平公築台,妨於農功1.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築者謳曰:“澤門之皙2,實興我役。邑中之黔3,實慰我心。”子罕聞之,親執撲4,以行築者,而抶其不勉者5,曰:“吾儕小人,皆有闔廬以辟燥濕寒暑6.今君為一台,而不速成,何以為役?”謳者乃止。或問其故7.子罕曰:“宋國區區8,而有詛有祝9,禍之本也。”

1農功:周之十一月,當夏之九月,正當收獲之時。2澤門之皙:指皇國父。居於澤門,皮膚白皙,故獲此稱。3邑中之黔:指子罕。子罕居城內,而色黑。4撲:刑杖。5抶(chì):擊,擊打。6闔(hé)廬:居室。闔:門扇。7或:有人。

8區區:形容小。9有詛有祝:即有毀有譽。祝:祈福祥之辭。詛:詛咒之辭。

齊晏桓子卒1.晏嬰粗縗斬2,苴絰、帶、杖3,菅屨4,食粥,居倚廬5,寢苫6,枕草7.其老曰8:“非大夫之禮也9.”曰:“唯卿為大夫10.”

1晏桓子:晏弱,晏嬰之父。2粗:粗布。縗(cuī)斬:麻布喪服不緝邊。縗:同“衰”。喪服,以一方布綴於上衣當心之處,謂之衰(唯為父母喪用之)。衰不緝(縫)邊稱斬。3苴絰(dié)、帶:喪服。苴麻之首絰及腰絰。苴麻有籽,其色粗惡。杖:苴杖。喪服,斬衰三年,用苴杖。苴杖以竹為之,苴黑色,故稱苴杖。4菅屨(jiānjù):草鞋。菅:已經浸泡之茅。5倚廬:亦稱廬。居喪之處,在寢門外東牆下,倚木為廬。6苫(shān):草席。居喪時所臥。7枕草:以草為枕。8老:晏氏之宰。

9“非大夫”句:晏嬰為大夫而行士禮,家臣不解,故有此言。10“唯卿”句:謂諸侯之卿,當天子之大夫。晏嬰不以大夫自居。

十有八年春1,白狄來2.

夏,晉人執衛行人石買3.

秋,齊師伐我北鄙。

冬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4,同圍齊。

曹伯負芻卒於師。

楚公子午帥師伐鄭。

1十有八年:公元前555年。2白狄:狄之別種,因服色尚白而得名。來:不行朝禮,故不言來朝。3行人:使者。晉執行人,非禮。4“公會”句:凡十二國,從晉諸侯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