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叔孫成子:叔孫不敢。武叔:叔孫州仇。即下文之武叔懿子。2公若藐:叔孫氏之族。3公南:叔孫家臣,叔武之黨。4馬正:官名,掌選馬、養馬等事。5郈(hòu)宰:郈邑之宰。郈為叔孫氏食邑,在今山東東平縣南。6圉人:侯犯之圉人。7過朝:過訪。古代凡訪人皆曰朝。8偽固:假裝不懂禮儀。《禮記·內則》:“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鄭玄注:“固謂不達於禮也。”據《禮記·少儀》,授人以刀、劍之類,應以鋒刃向己。9末:劍之末端。10“爾欲”句:問是否欲行刺。吳王我:以我為吳王。吳王僚為闔閭刺客所殺,見昭公二十七年《傳》。11二子: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傳》蒙經文省略人名。12叔孫:叔孫州仇。工師:掌工匠之官。13業:事。14《揚水》:即《揚之水》。《詩·唐風》篇名。《揚之水》卒章有雲“我聞有命”。駟赤賦此,表示願從叔孫之命。15無事:不服事於人。16與:以。為之宣言:假托齊使揚言。17“侯犯”句:謂將以郈換取齊國之地。18凶懼:懼。凶、懼義同。19異:不與侯犯同。20“子不如”二句:意謂與其死也,不如易於齊。21猶是郈也:以郈易他邑,他邑與郈無異。22紓:緩。23此:指郈。24舍:置。25不虞:意想不到之事。26周走:到處奔跑。周:遍。27“介侯犯”句:言取侯犯門前之甲著之。28假裝為侯犯射郈人。29行:出奔。30宿:齊邑,在今山東東平縣東南二十裏。31郭門:外城門。32誅:責,求。33物:數。34數甲交付郈人。駟赤至宿,又返回救侯犯。35致郈:歸還郈之名簿。
宋公子地嬖蘧富獵1,十一分其室2,而以其五與之。公子地有白馬四3,公嬖向魋4,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與之5.地怒,使其徒抶魋而奪之6.魋懼,將走。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母弟辰曰:“子分室以與獵也,而獨卑魋,亦有頗焉7.子為君禮8,不過出竟,君必止子。”公子地出奔陳,公弗止。辰為之請,弗聽。辰曰:“是我迋吾兄也9.吾以國人出,君誰與處?”冬,母弟辰暨仲佗、石鄗出奔陳10.
1公子地:宋景公弟,公子辰之兄。2室:家產。3四:《漢書·五行誌下之上》作“駟”。4向魋(tuí):桓魋。宋司馬。5鬣:馬頸上之毛。6抶(chì):擊。7頗:偏。8為君禮:以禮避讓君主。9迋(guàng):通“誑”。欺。10暨:與。仲佗:仲幾之子。石鄗(kōu):褚師段之子。二人皆宋卿,素孚人望。
武叔聘於齊1,齊侯享之,曰:“子叔孫!若使郈在君之他竟2,寡人何知焉3?屬與敝邑際4,故敢助君憂之。”對曰:“非寡人之望也5.所以事君,封疆社稷是以6,敢以家隸勤君之執事7?夫不令之臣8,天下之所惡也9,君豈以為寡君賜?”
1“武叔”句:武叔往聘,謝齊歸還郈邑。2若使:假如,如果。若、使同義。他竟:謂不與齊鄰者。3言無法幹預。
4屬:適,正好。際:接壤,交界。5魯君不以此為齊人之恩德。6以:為。7家隸:家臣。指侯犯。8不令:不善。9“天下”二句:言義在討惡,不足為魯君賜。
經
十有一年春1,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鄗、公子地自陳入於蕭以叛2.
夏四月。
秋,宋樂大心自曹入於蕭3.
冬,及鄭平4.
叔還如鄭蒞盟5.
1十有一年:公元前499年。2蕭:宋邑,在今安徽蕭縣西北十五裏。3樂大心:即桐門右師。上年被逐奔曹。4及鄭平:魯與鄭和解。六年,魯伐鄭,取匡,至此始和解。5蒞盟:與盟。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