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竅

朝花夕拾

作者:王佶江

上個禮拜,兒子過9歲生日,大人們的關懷總是必不可少的,照例說一些勉勵的話,聽來聽去,有一句話幾乎是每逢生日大人講得最多的,“典典又長了一歲,要更開竅一點啊!”

大家都聽出來,潛台詞就是說我兒子還是有點糊塗,希望能以過生日這種方式促進兒子能更加懂一點,最起碼今後要比我們過得好一點!之所以這樣,想來想去,主要還是繼承了我的血脈,我就是一個開竅晚的典型!

想當年我9歲時,在鎮江念小學三年級,整一個懵懂的少年,和班裏的三個意氣相投的朋友結成死黨,每天一放學就直奔北固山,當然不是去懷古,是撒歡地玩,山上的亭子間是我們的所在,密密的樹林是我們模仿“加裏森敢死隊”戰鬥的所在,直到天黑,才念念不舍地回家。還好,估摸那時的作業量及不倒現在兒子的一半,一般都是在學校完成了。晚上,稍微複習一下功課,聽著有線廣播裏的8點鍾的新聞和報紙摘要,就仿佛聽到了催眠的信號,立即準備洗洗睡。

如今已近而立之年,有些事情還是不開竅,諸如柴米油鹽醬醋茶、買、洗、燒之類,與家中的賢內助相比,效率相差甚遠。就拿買菜來說,一進菜場,混雜著泥土味、肉味、汗味的菜場味撲麵而來,立刻就讓我不淡定了,腳下總覺得濕嗒嗒地,必須小心翼翼繞著地上的異物逡巡前進。在菜場中行走要眼光如炬,如在一個攤位上稍作停留,大叔或大嬸熱情的招呼就來了,望著他們熱切而期盼的眼神,我有些不忍,隨便問了幾個菜的價格,就倉惶遁去。按照媳婦的吩咐,整個菜場巡視完畢,對當天的菜價和菜的成色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思量好大致的采購目標,便直奔菜攤,經過討價還價,終於采購到所需的東西,抱著一點成就感,回去向老婆交賬。

說兒子不開竅吧,也有些低估他,兒子從小就貪玩和好吃,凡是涉及到這兩方麵的東西都很上心,會想方設法達到目的。例如,天熱了,想吃棒冰,他不會直接喊著要棒冰,而是不停的說“熱,真熱!”,然後帶著你到冷飲攤邊轉悠,有時真讓人忍俊不禁!

家裏的老人有句話,發一次熱,小孩就會聰明一點。每次生病時,兒子就會顯示出特別懂事的一麵,舉手投足真仿佛長大了一般,講的話都讓人貼心地喜歡。可不知道怎麼回事,病一好,他就仿佛又“縮”到過去。

兒時的我們可以滾著鐵環去上學,他們行嗎?小朋友可以隨便結隊出去玩,安全好像不是問題,現在行嗎?暑假裏的作業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玩上二十幾天是經常的事,現在行嗎?隔壁張公公家的紅湯麵,西邊趙老師家的餛飩都是我羨慕已久的美食,現在的他們還有那種吃百家飯的感覺嗎?沒有經曆就沒有成長,現在的小孩子少了許多我們兒時的經曆,當然有些方麵就“開竅”慢或根本不開竅,隻得通過家長繪聲繪色的描述,孩子們才能依稀懵懂地補上一些人生課。

春節前,同學聚會,其間一位稍有成就的同學提起剛剛工作時的一件事,當時的他意氣風發,想幹一番事業,可恰巧遇到一個不懂業務、精於整人的上司,他頭腦一發熱,越級彙報,換來的結果不言而喻!整個三年時間打入冷宮,他因此發奮,考了幾張證,炒了單位的魷魚。“人脈啊,我都不知道,我的那位上司和高層的關係如此地好,真是不開竅!”有些時候開竅的代價真是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