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綠色食品生產發展與政府宏觀調控的關係(2 / 2)

(二)市場秩序混亂,假冒偽劣充斥市場,嚴重損害了綠色食品商標的無形價值。據悉,到目前全國有221家企業的600多種產品獲得綠色產品認證。市場上數千種食品中,真正獲得認證的綠色食品不足3%。各地不法商販銷售假冒“綠色食品”的案例不計其數,對中國未來綠色食品產業造成的不良影響決不容忽視。

(三)綠色食品成本較高,價格不菲。一般而言,綠色食品除了滿足人們的食用功能之外,還存在著保證人們健康的附加功能。由於綠色產品生產加工條件很嚴,因此生產成本也較高,最終反映在價格上一般比同類產品平均高出30%-50%。由於綠色食品也大都為消費者所經常購買的消費品,其需求彈性較低,因此在其附加價 值無法被消費者所認知或消費者購買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過高的價格難以對大眾消費者產生親和力,阻礙了消費者的購買欲。

三、綠色食品政府宏觀調控對策

(一)各級政府為綠色食品的技術研究開發培訓提供支持,確保綠色食品的可持續發展。綠色食品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在生產中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如優良品種的選育,專用農藥和肥料研製開發,作物病蟲草害生物防治,產品的貯藏與保鮮技術以及符合環境和食品要求的包裝材料的開發生產等,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加大技術研究與開發。

(二)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產品結構,加強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按照綠色食品工業對原料的需求、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的原則,根據市場需求,自然資源優勢和基礎生產條件,重點建設高標準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建立契約基地,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業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製和穩定的產銷關係,實現“雙贏”發展,提高企業和農戶的經濟效益。

(三)強化對綠色食品產業的監管力度。加強政府的有效監管,堅持執行綠色食品質量標準體係的標準,加強監管,完善監管體係建設,確保綠色食品質量。強化標誌和商標市場監管,監管檢查綠色食品的標誌使用情況,維護綠色食品的聲譽,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益。國家應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給予資金政策扶持。

(四)綠色食品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走可持續之路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戰略,更是綠色食品生產發展的重要戰略。農業不僅為工業建設提供了巨額的資金、原料、勞動力,目前還在源源不斷地向非農業輸送各種經濟資源。這些特殊的因素使得農業成為決定我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的基礎產業、使得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具有長遠的影響和現實的重大意義。為此綠色食品的生產發展與政府的宏觀調控是息息相關的,是永遠不可分離的,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推動我國綠色食品的發展步伐。